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上世纪30年代的超轻型榴弹炮(口径105毫米),不少网友可能都没听说过,因为数量很少,且只装备二战日军。这款火炮便是改十四式105毫米榴弹炮,是当时最轻便的105毫米级别榴弹炮!原为东北军的辽十四式100毫米榴弹炮,日寇为了能使用与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相同的弹药(日本缺少100毫米炮弹,又不可能额外开一条生产线),将其口径改为105毫米。
斯柯达VZ14/19型100毫米榴弹炮
辽十四式100毫米榴弹炮是斯柯达VZ14/19型100毫米榴弹炮的仿制品。斯柯达兵工厂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生产的火炮品质非常高,丝毫不逊于法国施耐德和德国克虏伯。上世纪20年代,斯柯达VZ14/19型100毫米榴弹炮被东北军看中,决定仿制这款优秀火炮,除购买设计图纸外,还在1930年购买了大量火炮配件。不过说是仿制,本质上还是组装,因为炮管等关键部件是直接购买成品,只是做了部分调整,例如取消炮兵座位、减少倍径(减重),因此火炮性能数据跟原版比有所差异。
东北兵工厂仿制的版本被称为辽十四式100毫米榴弹炮,全重1350公斤,炮架与辽十四式77毫米野战炮通用,炮口初速度360米/秒,受制于44°的仰角,最大射程7700米,使用尖头弹最大射程可达8600米。辽十四式100毫米榴弹炮轻便灵活、火力强劲,非常适合当时的中国。在民国时期,75毫米山炮都是很宝贵的,一般的步兵师都配备不起75毫米山炮,更不要说100毫米榴弹炮了,100毫米榴弹炮绝对算得上大杀器。
综合性能还是很不错的
东北军总共订购了300门火炮的零配件,但这些火炮尚在组装之中,只有50门刚完成组装,不料发生了九一八事变,这50门成品和其他零配件都落到日寇手中。要知道当时日本还没有研制出100~105毫米榴弹炮,日寇装备的还是性能低下的三八式120毫米榴弹炮(一战后已属于淘汰技术),新型的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要到1933年才开始生产。
PS:日本当时火炮技术不行,无力自行研制100~105毫米榴弹炮。通过引进法国火炮技术,并在购买法国300门105毫米榴弹炮的基础上,才搞出了自己的105毫米榴弹炮,即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
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其实是法国技术
日寇对辽十四式100毫米榴弹炮的性能很满意,不仅将50门成品直接编入炮兵联队中,还对另外250门没有来得及组装的火炮进行改造,改造工作在日本陆军造兵工厂南满工厂进行,将火炮口径扩充到105毫米,改造后的火炮被称为改十四式105毫米榴弹炮。口径虽然增加了,但炮弹出膛速度却有所降低,不过因为发射日本生产的新型尖头弹,火炮的最大射程反而增加了。
改十四式105毫米榴弹炮主要性能:全重1350公斤,炮管长2176毫米(倍径20.7倍),口径105毫米,高低射界-8°~+44°,方向射界左右各3°,炮口初速320米/秒,最大射程9200米。
原版有炮兵座位
在日寇炮兵编制中,105毫米榴弹炮是装备到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每个炮兵联队配备1个105毫米榴弹炮大队(12门炮制)和3个75毫米野战炮大队(12门炮制),一共48门火炮。250门改十四式+50门辽十四式可以组建25个105毫米榴弹炮大队,可以装备25个挽马制师团,抗战初期日寇只有17个常备师团(其中还有几个是驮马制师团,配备的是山炮)。
这批火炮落到日寇手中,真是令人痛心的事情!要是九一八时把这批火炮撤到关内就好了,再不济炸掉也行,反正不能落到日寇手中。抗战时期如果中国军队多上300门100毫米榴弹炮,一定能让日寇付出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