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大多了解抗战时期中国军队装备的德制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这种火炮在当时是一款精良的武器,也是二战时期德国陆军的制式火炮。不过国府只买到40门,连两个炮兵团的数量都没凑齐(其中一个炮兵团只配备了16门)。买不到足够数量的一个原因是1936~37年德国陆军正在重整军备,自己都不够用,难以出售太多数量。其实国府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购买老款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虽然是一战火炮,但性价比高,在亚洲战场够用了。


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

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是德国在一战时期研制的。研制原因是一战爆发后,德国陆军发现自己装备的lFH09式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不足(最大射程只有7000米),为了压制协约国同类火炮,研制出新型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该炮最大射程达到9700米,并且很轻便,放列重量1380公斤,行列重量2305公斤,欧洲六马轻松牵引。并且炮弹威力也不错,长杆高爆弹重15.7公斤,装药1.87公斤。凭借新型105毫米榴弹炮,德国一线部队火力大增,战场上屡屡压制协约国炮火。

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在一战时期是非常优秀的轻型榴弹炮,比协约国同类火炮强,因此被当时缺乏陆军火炮技术的美国看上了。一战结束后,美国从德国搞到了相关火炮技术,并在其基础上研制出后来大名鼎鼎的M2式105毫米榴弹炮。


M2式105毫米榴弹炮

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主要性能:放列重量1380公斤,行列重量2305公斤,炮管长2310毫米(倍径22倍),口径105毫米,高低射界-10°~+40°,方向射界左右各2°,高爆弹重14.8公斤(装药1.38公斤),长杆高爆弹重15.7公斤(装药1.87公斤),最大射程9700米,炮口初速395~427米/秒,射速6发/分钟。该炮还配备有穿甲弹,发射空心破甲弹时采用强装药6号装药,发射12.3千克的空心破甲弹炮口初速为405米/秒,有效射程为1500米,最大射程为7600米。

从机动性上看,首先该炮很轻便,就算民国骡马羸弱,用八马牵引问题不大的。骡马能够牵引的话,适用性会强很多,毕竟民国时期的道路太糟糕,汽车能够通行的地方非常有限。而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放列重量1985公斤,行列重量3490公斤,就算是欧洲大马也需要八匹才能牵引,国府只能买汽车牵引版本。汽车牵引会受到道路交通限制,作战局限性很大,很多战况根本提供不了火力支援。


该炮采用单脚炮架

从火炮射程上看,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有10675米,比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的最大射程多约1000米,不过在中国战场9700米的射程够用了。中国战场上的日本陆军当时配备的主要火炮最大射程还不到这个数值,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最大射程8800米,三八式75毫米野战炮最大射程8350米,九四式75毫米山炮最大射程8300米,四一式75毫米山炮最大射程7000多米。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虽然最大射程有10900米,但中国战场上的数量并不多。三八改式75毫米野战炮虽然最大射程超过11600米,但是炮弹威力不足。

PS: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最大的特点是德国第一批采用后座液压式复进机的火炮。不过从德国陆军使用看,该炮在最大仰角42°射击时,会出现齿弧式高低机,摇架或大架开裂的情况。因此1941年莱茵金属公司专门设计了60厘米长的炮口制退器,最大仰角也修正到了40.5°。


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太重

从炮弹威力上看,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重14.97公斤,同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的炮弹一个级别,威力差不多。从采购成本上看,老式的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属于德国陆军淘汰装备,自然会便宜很多,并且采购到货速度也会快很多。并且该炮的相关技术可以引进,引进成本也不高,当年广东的陈济棠引进该炮的生产线不过只花了1000多万(包括建厂成本)。

综合起来看,采购德国陆军淘汰的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是个好办法,可以连同生产线一同引入。30年代初期引入的话,到全面抗战爆发,购买连同自行生产的数量,300门不是问题。有人可能要说,炮管可不容易搞定,开始先来料组装总可以吧?核心组件先买,先有一定数量形成战斗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更换炮架,把射程提高上去。一个炮兵团24门炮的话,300门足够组建12个炮兵团了!

历史上,陈济棠在德国顾问建议下引进了le.FH16式105毫米榴弹炮技术,准备自己建厂大量生产该炮。后来投资1000多万的琶江炮厂也基本建成待产,但可惜的是陈济棠在1936年爆发的两广事变中下野,琶江炮厂被南京国民政府接手,但接手干的事情却是把该炮厂废弃,真是令人惋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