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24日算起,俄乌大战已经打了3年有余,而且,照现在的形势来看,不管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没有把之前的所谓30天停火期看的那么重要,双方依然上阵互殴,外界的调停撮合没有任何作用。
对于乌克兰来说,三年的战事打下来,他们确实已经付出了不小的损失,尤其是在2023年巴赫穆特战役失败和夏季反攻失败后,他们短时间内就不再具备打破僵局,造成俄军有生力量大损失的能力了,因此只能固守防线。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试图与2025年撮合和谈,试图逼乌克兰妥协的计划停滞的情况下,乌克兰更不可能放弃抵抗了。
而对于俄罗斯来说,他们已经在乌克兰方向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俄罗斯整个国家都已经进入了全神贯注打仗的状态,普京是没有退路的,他必须打下去,至少获得一份体面,否则俄罗斯不可能退出。
而俄罗斯在这场大战中,也从外交,经济,军事,政治等多个领域跟中国用亲身经历上了一堂课。
1,大规模战事没有神兵利器
俄罗斯给中国留下的第一个教训便是,不管是真正的战场上还是外交战场上,都没有能一招制敌的神兵利器,不要夸大某一种武器或某一对外政策的作用。
先说战场上。
俄罗斯在开打之前一直被认为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手里有很多苏联遗留,以及近年来制造的“神兵利器”,其性能,作用被吹的神乎其神,但一到战场上才发现,并没有那么厉害。
首先是俄军的坦克洪流,这支钢铁之师以T-72B3,T-80和T-90为主组成,数量一度在3300辆以上。由于苏联时代坦克洪流的记忆,以及T-80,T-90的性能相对还不错,再加上乌军战前一直被视为一支弱旅。因此,许多人认为俄军坦克洪流能大显神威。
然而嘛,开打之初,并不是每支部队的指挥官都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很多部队连燃料都没有带够就去了乌克兰,协调性很差,加上补给跟不上只能让他们丢弃了一大批坦克,装甲车甚至野战防空车辆。又或者在基辅北面的公路上“堵车”了。
而后面乌军使用“标枪”等西方反坦克导弹,以及无人机屡屡把俄军坦克开了天灵盖,也让人发现,俄军坦克洪流并没有那么厉害。就连俄军先进的T-90M也没有逃脱开天灵盖殉爆的下场。
如今,俄乌战场上再也看不到大规模的坦克行进,更没有大规模坦克战,俄军不少坦克甚至放弃了机动性,转而套上了格栅板,厚钢板,缩成了“龟壳”。
武装直升机配合步兵和坦克行进压制一直是莫斯科方面从苏阿战争以来的有效战术,但在乌克兰战场上,自从来自单兵防空导弹的威胁越来越大之后,俄军也只能大幅度减少了武装直升机单独出击的频率。
与之类似的还有空降兵,俄罗斯从冷战开始就把空降兵视为夺取胜利的“神兵”部队,在当年干预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突袭阿富汗,进攻格鲁吉亚的战事中屡建奇功。2022年这次,俄罗斯还打算这么干,结果空降兵下场后,被乌军反应过来的地面部队拖住,俄军后方增援部队没办法及时协同,空降兵又缺乏重武器,最终在安东诺夫机场折戟。可以说,空降兵也不是万能的“决战神兵”,没有周密的情报,协同能力强的后续力量支持,一样要扑街。
高超音速导弹也曾被俄军寄予厚望。比如“匕首”导弹,2018年初匕首导弹刚刚问世,普京就说这款导弹性能优越,是“世界上所有大国军队都想拥有的理想武器”。俄罗斯军方更是宣称匕首可以破开任何国家的防空系网。
然而嘛,2022年秋季以后,人们发现,匕首导弹打击精度实在是太差了,识别目标的能力也很糟糕。而且,它也并非不可拦截,反而被乌军的PAC-2和PAC-3拦截了不少。
类似的俄军决战兵器期望过高还有“莫斯科号巡洋舰控制黑海”,“苏-30制霸天空”等等。
同样的,乌克兰方面也有不少北约武器被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但最终没有发挥决战神兵的作用。
比如,美国援助的M240“海马斯”火箭炮,是2022年夏季战场上的神兵利器,它的确有精度高,火力猛烈方特点,取得了不少战果。但它对坚固目标造成的毁伤效果在打击赫尔松大桥时就证明了不行,而且在乌军战线拉长,俄罗斯转入防御之后,它的打击效果便大大下降了。
又比如,2023年北约国家援助的豹2主战坦克,也一样出现了在战场上被击毁的情况,类似的还有美援布莱德利战车,M1主战坦克等等。就连F-16,也出现了损失。而乌克兰“北约化”部队的战场表现也被证明并不比其它乌军高效多少。
这些情况无一不在表明,战场上想靠某一兵种,某一类武器发挥“决战神兵”的作用,在大规模战事中上不靠谱的。中国也应该吸取教训,不能真的信了许多网上的“某某兵种,某某武器一用,立刻获胜”的奇谈怪论,现代战争,实际上是打的体系战,各兵种,各武器是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的,除非是科技代差极大,否则根本不可能有“决战神兵”。
外交上也是如此,俄罗斯在战前确实担心过欧盟国家会在乌克兰问题上制裁自己,但他们总是认为只要挥舞“天然气大棒”就能让欧盟国家投鼠忌器。因为,在他们看来,欧洲国家最主要的天然气供应端就是自己,自己不给天然气,欧洲人怎么过冬?
结果2022,2023,2024三个冬天里,欧洲国家通过加大采购美国,卡塔尔,澳大利亚和北非天然气,并没有在冬天“全冻死了”。俄罗斯反而因此失去了一张能吓唬,制衡欧洲国家的好牌。
同样的,开战之初,西方世界对俄罗斯集体施加了经济制裁,并将俄罗斯赶出了美元结算体系,俄罗斯基本上断绝了和西方国家开展正常贸易的可能。当时也有很多人将此解读为“西方释放金融核弹”。
但实际上,俄罗斯经济的确因此遭受了惨重损失,但却远远达不到让俄罗斯承受不了,而退出战争的企图。这是因为俄罗斯长期游离于全球贸易体系之外,过了几十年的自娱日子,西方经济制裁只要没办法彻底断了能源输出的支柱,俄罗斯就还能撑下去。
可见,外交上,经济上也不能轻易迷信某一个手段就能让对方束手无策。
如今,中国和美国就贸易问题发生了一系列矛盾,美国想要通过高额关税,打击中国贸易地位的做法,实际上就和以上的经济,外交措施一样,是无法发挥“神兵利器”的作用的。
2,真打起来,友情不如自强
俄罗斯给的第二个教训,就是真出事儿了,打仗了,未必真有靠得住的“朋友”,出问题了还得自己动手,自己干。
俄乌开打后,西方世界自然是全面站在了俄罗斯的对立面,就连许多西方原本的亲俄政治家,也都不敢说俄罗斯的好话。希腊,意大利这些和俄罗斯原本关系不错的国家也是这样。
甚至于,中亚许多原本被俄罗斯视为“铁哥们”的国家,也没有给出俄罗斯满意的支持。比如,当普京向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寻求支持的时候,托卡耶夫当着他和所有电视台直播观众的面,拒绝了他的勋章,拒绝了他索要的支持,而是提议俄乌应该和平解决问题,选择了两不相帮。
伊朗和俄罗斯关系也很好,结果俄乌大战发生后,伊朗并没有在公开场合支持俄罗斯。伊朗后来确实给俄罗斯提供了无人机蜂群,但伊朗也乘着俄罗斯有需求,用高价出售的方式,赚了不少钱。
印度以往和俄罗斯关系好的很,印度军队用的武器以俄械为主,是俄罗斯最大的海外军火客户。俄罗斯和印度还在航天,通讯,金融等多领域有合作。
但当普京找印度寻求支持的时候,印度也选择了两不相帮的做法,从不公开支持俄罗斯,印度甚至还趁机低价买了俄罗斯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狠赚一笔。
至于厄立特里亚,尼加拉瓜,苏丹,朝鲜这些国家,俄罗斯从他们那里获得的声音支持,以及出兵支持等等,都是要给出巨大的实惠或者援助的,并不是无偿的。
打来打去,俄罗斯实际上也是在靠自己的家底,自己的人马去战场上消耗,其它国家并没有那么好依靠。
同样的道理也体现在了乌克兰身上,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对乌克兰的态度就把这种情况展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未来如果在台海,南海问题出了麻烦,中国其实也还得更多的靠自己。
参考资料:
1,2024.3.20-环球网-俄专家:印度为买石油向俄罗斯“讨价还价”,要求俄提供额外折扣
2,2024.4.29-新民周刊-俄乌冲突,让坦克“进化”成这副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