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历时半年多的库尔斯克战役实际上已经结束,俄军不仅收复了几乎所有被占领土,还反攻进入了苏梅州,控制了数十平方公里的乌领土。
那么,在这场乌克兰投入大量精锐力量而发起的战役中,乌军的损失究竟有多大?日前,俄罗斯方面就给出了答案。
4月12日,据俄卫星通讯社等外媒的报道,俄军北方集群公布了一份让外界瞩目的战报,声称自从去年8月份乌克兰发起库尔斯克战役以来的8个月时间里,乌军在库尔斯克损失比较巨大,大约损失了5500件主战装备。
包括396辆坦克、363辆步战车、530门火炮、89具多管火箭炮发射器、500多门迫击炮,以及大量的汽车、指挥车等。
从公开的信息可以知道,西方所援助的坦克,每辆的平均成本是在450万美元左右,每门自行火炮的成本是约400万美元,一辆步战车60万美元起步,一辆装甲运兵车30万美元起步。
所以仅仅是乌克兰损失的这些装备,价值就高达78亿美元。
但实际上,乌克兰在这场战役中的投入,却远远不止78亿美元,外媒报道称,乌方的总投入高达270亿美元,如此巨量的投入占到了去年乌克兰所获得的所有外国援助总额的一半!
可见,乌克兰从一开始,就对攻占并持续占领库尔斯克,抱有非常大的希望。
只是,乌克兰的这种孤注一掷,终究是没有换来他们想要的结果,反而白白损失了西方所援助的这些宝贵的装备,以及多达270亿美元总值的各项援助。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有生力量的损失,装备损失了还可以再造,但这些有生精锐兵力的损失是无可挽回的。
投入到了库尔斯克战役中的乌军,全都是由为数不多的后备机动兵力,甚至是直接从东部一线抽调的精锐老兵组成。
这些精锐力量从一开始就投入了上万人,形成了一波很大的攻势,在短时间内就攻占了上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但随着俄军迅速反应过来,增援力量不断投入到阻止战中,乌军的攻势也很快被遏制住了,企图迅速占领和控制库尔斯克核电站的这一主要目标之一,也没能实现。
于是,战役便进入到了阵地战、拉锯战状态,这种打法在现代战争中是相当残酷的,尤其是对于火力弱势的一方,因为现在无人机、远程火炮都可以精确打击,只要被锁定就意味着阵亡。
俄军依托着自身完善的军工产业体系,后勤弹药的供应还是有保证的,根据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此前的推断,每天能够发射至少2.8万发炮弹,但相反,乌军只有几千发的数量,差距很大。
这就造成了,乌军的精锐力量损失很大,根据俄方的统计,乌军仅仅在库尔斯克的伤亡数量,就高达7万余人,足以武装起15个旅。
所以,在俄军刚公布库尔斯克战役的战报之后,来自英国的防务专家亚历山大·墨丘利斯就承认了失败,他从过去的战役态势发展,以及当前的外部形势变化分析称,俄乌之间的冲突实际上胜负已定,西方在过去三年里持续不断的大量援助,并没有能让乌克兰战胜俄军,反而是俄方赢得了这场持久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