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 发现梅花鹿携带多只蜱虫
4月8日,一则护鹿志愿者为梅花鹿清除蜱虫的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正在为一只名为“花花”的梅花鹿摘除体表蜱虫。视频配文警示:蜱虫寄生不仅影响梅花鹿健康,人类被叮咬后若处理不当还可能危及生命。


4月10日,中国绿发会梅花鹿保护地大连负责人陈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梅花鹿观赏季都会发生游客被蜱虫叮咬事件。许多缺乏相关知识的市民会直接拉扯蜱虫,导致其口器残留体内,可能引发严重感染甚至生命危险。”
随着春日气温回升,在大连白云山、莲花山、滨海路等地观赏梅花鹿的游人明显增多。在星海广场附近海域,梅花鹿在海里游泳的身姿引来游人聚焦;在山林里,游人拿着胡萝卜、白菜等食物投喂梅花鹿,有游客还特意做了“寻鹿攻略”,拿着专业的摄影器材近距离拍“打卡照”,只为能留下与梅花鹿“亲密接触”的美好瞬间。
无防护 多名小学生给鹿“摘蜱虫”
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条内容为小朋友们给梅花鹿去除蜱虫的视频。视频平台显示,拍摄地点位于大连市,视频发布于2024年7月4日。几个穿着半截袖上衣的小朋友拿着树枝在为梅花鹿“摘蜱虫”,时而用树枝动动梅花鹿的耳朵,时而用手直接触摸梅花鹿的身体。一个小女孩一边“摘蜱虫”,一边还十分开心地说:“好解压呀!”而身边的大人并未做出制止行为。
对此,有网友评论称:“让孩子离远点吧,蜱虫不是闹着玩的。”另一位网友称:“除蜱虫自己也要做好防护。”还有网友表示:“大人也不知道把孩子看好,万一蜱虫叮咬了孩子后果不堪设想。”
请注意 赏鹿应保持安全距离
眼下天气虽然转暖,但人体感觉仍然偏凉。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蜱虫是天热的时候才会出现的。近日,护鹿志愿者发现,梅花鹿身上此时已有寄生的蜱虫,那么,目前是否进入了蜱虫的活跃季节了呢?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蜱虫(俗称“草爬子”)是一种吸血类小型节肢动物。在大连地区,蜱虫主要在4月至10月活动,其中5月-8月为活跃高峰期。具体活动规律表现为:春季当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开始活跃,夏季因湿度高、植被茂盛而达到数量峰值,秋季逐渐减少,冬季则基本处于蛰伏状态。当人或宠物(如猫、狗等)进入草丛、灌木丛时,蜱虫会附着到宿主身上吸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人体被蜱虫叮咬后,可引发“蜱虫病”(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所以,市民以及游客们在外出时要做好防护,领口、袖口和裤腿要扎紧,头部要包紧或戴帽子,尽量穿浅颜色表面光滑的衣服。大人带小孩去投喂梅花鹿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距离,并将注意力时刻放在孩子身上,防止蜱虫叮咬到小孩发生意外。当狗或猫等宠物进入草地和灌木丛后,应及时在它们身体表面喷涂驱避剂并检查是否有蜱虫附着。
若市民发现不幸被蜱虫叮咬,切勿直接拍打或硬拔,应用尖头镊子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缓慢垂直向上拔除(避免扭转),或用酒精棉签反复点涂使其松口。取出后需用碘伏消毒伤口,并将蜱虫装入密封袋保存。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或孕妇、儿童被叮咬,必须立即就医并携带蜱虫样本检测。

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刘宣州禾 实习生郑婷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