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方按】旧文一篇,不小心误删,从其它平台找到原文,修改后重发。

话说姜子牙在被“离婚”后,曾愤然作 偈 曰: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是可,最毒妇人心。一个受伤老毕登的怨念表露无疑。分手要体面,你敢给就要敢心碎嘛,絮絮叨叨的属实low爆了。


图0

然而子牙没这么豁达。他咬着后槽牙提到了“黄蜂”,将其与青竹蛇相提并论,想必曾有过切肤之痛(谁没有过呢)。“黄蜂”到底是指啥?老姜头恐怕只是随口一说,管它什么黄蜂胡蜂还是马蜂,蜇人都一样会疼。

蛇之毒不分公母,蜂则不然。兀那雄蜂只知“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闲杂事务一概不理,更不打架斗殴;会蜇人的蜂后和工蜂皆为雌性,其蜇刺由产卵器演化而来,受惊或遇袭时会发起攻击,并将毒液注入敌方体内,引发疼痛、红肿等局部症状,甚而危及性命。

胡蜂、马蜂和黄蜂的区别

胡蜂、马蜂和黄蜂,民间称呼比较随意,如果和现代分类学结合起来看,那么三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所有蜂类都属于膜翅目,膜翅目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细腰亚目之下有胡蜂总科胡蜂科,今天的主角俱在其中。

胡蜂科又有胡蜂亚科和马蜂亚科,胡蜂和马蜂分别是两个亚科种类的统称,黄蜂则特指胡蜂亚科黄胡蜂属和长黄胡蜂属。如此说来,胡蜂和马蜂是并列的关系,黄蜂从属于胡蜂。不过,这事儿不用太认真,尤其是黄蜂,实际用法非常混乱,常和胡蜂通用。


图1 金环胡蜂,摄于青岛胶南


图2 金环胡蜂


图3 黄边胡蜂,摄于青岛胶南


图4 黄边胡蜂

胡蜂和马蜂的区别之一就是腹部:胡蜂的腹部前端平截,而马蜂的腹部前端不平截。例如:金环胡蜂/Vespa mandarina,也叫虎头蜂,世界上最大的胡蜂,性情凶暴、毒性猛烈,素有“蛰死牛”之称,遇宜避而远之,千万不要去招惹;黄边胡蜂/Vespa crabro看上去也不是好相与之辈,不过据说比金环胡蜂要温和一些。


图5 陆马蜂


图6 一只在凤尾丝兰花瓣上驻足的陆马蜂


图7 斯马蜂


图8 某种马蜂的巢


图9 某种胡蜂的巢

陆马蜂/Polistes rothneyi斯马蜂/P. snelleni,很明显,它们的腹部前端并非戛然而止,而是有像圆锥一样的过渡区,整个腹部呈纺锤形。马蜂的性情相对保守,遇袭往往四处逃散,群起而攻之的情况不多。然而我却被马蜂蜇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孩子有几个没捅过马蜂窝呢?悬在旱厕横梁的小型“开放式”蜂窝一般都属于马蜂,与巨大而封闭的胡蜂巢截然不同。


图10 普通黄胡蜂

来一张普通黄胡蜂/Vespula vulgaris的图,来作为黄蜂的代表。它的腹部基部也是平截的,没什么太突出的特点,不过确实挺黄有没有?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胡蜂科还有一个重要的蜾蠃亚科,麾下种类众多,皆为独居型。蜾蠃读作“guǒ luǒ”,源自葫芦科的“栝楼(古称果蓏)”,如王国维在《尔雅草木虫鱼鸟兽名释例》中所说:蜂之细腰者,其腹亦下垂如果蓏,故谓之果蠃矣。


图11 镶黄蜾蠃

镶黄蜾蠃/Oreumenes decoratus,“镶黄旗”耶,上三旗之首,绝不是平民百姓。蜾蠃亚科的形态特征之一即“腹部第一节多长柄状或粗短”,像这种就属于典型的“股部第一节长柄状”。其实蜾蠃的最独特之处不在外观,而是行为:平时自由生活,产卵时雌性筑巢,捕捉并储虫于巢室中,供幼虫食用,正所谓“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附:我乡的“蛰死牛”很一般......


图12 黄胸木蜂

金环胡蜂有“蛰死牛”的赫赫威名,我乡另有一种“蛰死牛”,指的却是黄胸木蜂/Xylocopa appendiculata。这玩意儿体型壮硕,看似孔武有力,以至于人们误以为它能蛰死牛......其实它属于蜜蜂科,毒性比蜜蜂尚逊一筹,徒有其表而已。不信你试试,我保证死不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