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面对看似杂乱无章的事务,只要你细心梳理,总能发现其中的规律。
环顾四周,你会目睹贫穷与富裕并存的景象。
令人惊讶的是,穷人和富人往往出自同一个村庄,甚至可能是同一位祖父的后代。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贫穷与富裕都可能代代相传,若父母未能妥善规划子女的未来,贫困便可能延续。
贫穷的家庭,更应该教会子女,打破这四大定律。
01毛毛虫定律:遵循先辈的足迹,选择留在故乡工作。
昆虫学家法布尔进行了一项实验:将众多毛毛虫放置于一个花盆的边缘。
毛毛虫首尾相连,形成一个环状。
在花盆不远处,摆放了毛毛虫偏爱的食物。
令人不解的是,毛毛虫一只接一只地跟随,不断绕圈,持续七天七夜,最终筋疲力尽。而那美味的食物,却无人问津。
这便是毛毛虫定律。
为何毛毛虫不去寻觅美食,而是徒劳地转圈呢?
问题的根源在于毛毛虫遵循了本能,盲目地跟随前者的路径。前者的经验、先例、习惯,对后者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常言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祖辈在某地建立了基业,无论是茂密的林地、几亩农田,还是一栋老宅,都显得格外宝贵。后辈们以为,依靠这些便能致富,却未料到,自己可能陷入了毛毛虫定律。
我的家乡位于湘南的一个山沟里,距离县城大约五十里。
家乡的人们以务农和伐木为生,每一种工作都十分辛苦,致富之路遥不可及。
近年来,许多年轻人选择离开山沟,前往外地工作。虽然未能大富大贵,但收入确实比祖辈高出数倍。
明智的人们领悟了一个道理:“望族留故乡,家贫走他乡。”
既然祖辈的经验和留下的产业无法依赖,那么前往经济繁荣的地区,总是能找到更多机会。
在一切资源匮乏、发展滞后的故乡,还有什么值得留恋?若要子女留在这里,无非是为了照顾老一辈。这样的要求,是否过于自私。
如果当下的年轻人仍旧耕种那一亩三分地,恐怕到老也难以翻身。在小镇上寻找工作,最多也只能在超市打杂或在小店洗碗,收入微薄。
02翠波鸟定律:降低门槛,找到内卷严重的工作
在南美洲,有一种小鸟,名为翠波鸟。
它们会努力构建一个巢穴,其大小是身体的几十倍。
巢穴一旦竣工,它们便开始休养生息。
然而,当巢穴旁出现另一只翠波鸟的巢穴时,它们便开始相互攀比,使得巢穴越建越大,双方都不愿示弱。
最终,两者都因疲惫不堪,甚至死于自己所建的巢穴之中。
这便是翠波鸟定律。
许多父母都心疼自己的孩子,希望他们能够轻松赚钱,维持生计。
但看似轻松、易于上手的工作往往缺乏技术含量,容易被替代,竞争者众多。
一个行业如果人满为患,人人都可进入,那么该行业的利润通常很低,仅能勉强维持生计。
我的小舅舅,一直溺爱他的儿子,甚至告诉儿子:“既然大学生也是送外卖,你读职中也是送外卖,能养活自己就行了。”
儿子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外卖员,在县城工作了五六年,生活依旧贫困。
他注意到身边的一些大学生外卖员,他们在送餐的同时,留意招聘信息,最终进入大公司或考入体制内。
原来,不同学历的人,即使从事相同的工作,结局也可能截然不同。
更令人痛心的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许多人找不到工作,纷纷加入外卖行业,导致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多赚一些生活费,有人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敢休息,甚至夜里工作到十一二点。
轻松入行的工作显然不是赚大钱的行业。父母希望子女轻松度日,却可能让他们一生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挣扎,无法自拔。
03小毛驴定律:犹豫不决,导致频繁跳槽
大学教授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每天为它准备一堆草料。
当地人尊敬教授,便每天额外送一堆草料,放在毛驴旁边。
毛驴面对两堆草料,左右为难,不知该选择哪一堆,因为两堆看起来都很诱人。
长时间的犹豫不决,反复权衡草料的优劣,最终使毛驴饿得虚弱。
这便是小毛驴定律。
人们往往也容易陷入“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态。
父母鼓励子女去打工,并提醒他们留意工厂的招聘信息,一旦发现有更好的工厂,就立即跳槽。
表面上看,跳槽似乎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实际上,频繁更换工作意味着始终处于新手阶段。
对于没有掌握技术或高学历的打工人来说,即使跳槽多次,可能仍然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工作,唯一的区别可能是工厂的位置或工作规则有所不同。
频繁跳槽可能会让人错失积累养老保险和行业经验的机会。
许多行业依赖于丰富的经验来提升收入。
如果在某个行业深耕多年,也能够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成为行业精英。反之,如果总是频繁更换工作,就可能永远在努力却始终贫穷。
04螃蟹定律:安于现状,害怕改变,难以突破自我
在海边,人们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几只螃蟹从海里爬到岸边,其中一只打算爬回大海,但其他螃蟹却纷纷伸出蟹钳,将它拉回岸边。
这只螃蟹再次努力爬向大海,却又一次被同伴们拽回。
最终,所有的螃蟹都留在岸边,无一能够回到大海。
这便是螃蟹定律。
这个定律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改变时的心理状态:害怕未知,害怕失败,宁愿留在舒适区,也不愿冒险尝试。
许多贫困家庭出身的年轻人,在初入职场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改变,而选择安于现状,不愿意学习新的技能,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尝试后仍然无法改变贫困的命运。
正是这种害怕改变的心态,让他们错失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们就像那些被同伴拽回岸边的螃蟹一样,永远无法回到属于自己的大海。
要想摆脱贫困,就需要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敢于尝试新的事物,敢于面对失败和挑战。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改变命运。
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来说,要想摆脱贫困的束缚,就需要警惕螃蟹定律的影响。
要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敢于走出舒适区,不断学习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每个家庭都期望能够将子女培养至富裕的阶层。
父母们,现在最迫切的任务是打破“限制的定律”,探索“致富的规律”。
鼓励子女广泛学习,掌握一项技能,并在所选行业中深入发展。成为行业内无可替代的人才,收入自然会大幅增长。
引导子女在某一领域深耕细作,从新手成长为专家,随着经验的积累,价值也会越来越高。例如,资深医生。
帮助子女提升职业门槛,将那些盲目跟风、内卷化的人排除在外。例如,从事科学研究。
鼓励子女远赴他乡,寻找适合的土壤扎根,只有肥沃的土地才能孕育出参天大树。
作为子女,也应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规划职业道路,而不是完全依赖父母的安排。毕竟,父母生活的时代与我们不同,他们的经验未必适用于当下。
要明白,普通工作是生存的基础,而优秀的工作则是致富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