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隶属于河北省邯郸市。邯郸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着灿烂的八千年文明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邯郸历经3100多年的岁月更迭,从未改过城市名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成语之都、太极之乡。
邯郸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17万人,2023年GDP达4382.2亿;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也是东出西联、通南达北的重要节点。
大名县位于邯郸市东南角,县域面积105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总人口92.7万。大名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1小时行程圈覆盖2.5万平方公里、辐射2000万人口。大名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大名县作为河北省的重要农业县区,素有“冀南粮仓 ”之称,被誉为“中国面粉之都”“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小磨香油之乡”。
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达到154.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实现38.5亿元。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家,省级集群领跑者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16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企业发展质量逐年提高、产业生态日益完善。
大名地处中原,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经济圈、中原经济圈、山东半岛经济圈三大“经济圈”叠加中心。距北京、天津、雄安新区400公里左右;距离石家庄、济南、郑州三个省会城市200公里左右;距离河北邯郸、山东聊城、河南濮阳三个地级市70公里左右。县内大广高速、106国道、215省道纵贯南北,邯济铁路、青兰高速、邯大公路横贯东西,设有5个高速口。目前已形成10分钟上高速、50分钟乘高铁、60分钟坐飞机的便捷交通格局。
大名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的灵秀之城,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有着7000年文明史、3500年建城史、160多年都城史;曾两为国都、七为陪都,是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所在地,素有“河朔重镇”“北门锁钥”之称,史称“北京大名府”。京杭大运河漕运带来的便利,使当时魏州城的经济实力、政治地位迅速提升。从大运河的首端北京到末端杭州,因为运河孕育而产生的城市当中,唯一做都城的只有大名府。
大名人杰地灵,诞生过新朝皇帝王莽;唐代狄仁杰和宋代韩琦、寇准、包拯等曾在大名为官;李白、高适、苏辙等文学大家于此挥毫,留下了千古诗篇。
在水浒传中,大名府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一百二十回中有十八回都提到了它,杨志、索超、卢俊义、燕青这些大家都很熟悉的梁山好汉都和大名府有故事。
大名是一座内涵丰富,文化深远的魅力之城。大名境内有宋、明两代古城(宋代大名府故城、明清大名府古城)。其中宋代大名府故城于1401年一次性水毁,完整封存了宋代文物遗存和文化风貌,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古城”。明清大名府古城规模宏大,城内府衙、文庙、书院等遗迹保存完好。境内还有全国第一大古石碑——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马陵道古战场等180余处历史古迹。
历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石刻文化在这里荟萃交融,宗教文化、草编文化在这里生生不息、传承发展。
2024年9月21日-22日,以“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语邯郸 久闻大名”为主题的第七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大名县成功举办,八方宾朋应邀而至,共赏邯郸文旅融合美景画卷,领略大名古城的非凡风采。作为本届旅发大会举办地,大名县打造了宋代故城、大名古城、惬山湖三大文旅片区,新建或改造提升了一批景观节点,创排《大名狄公》《久闻大名》等舞台剧,全面更新石刻博物馆、大运河博物馆展陈,植入大名宴、特色民宿、全息互动投影、夜间光影秀等内容,消费新场景、新产品不断涌现,文旅发展活力十足。据统计,2024年中秋期间大名县共接待游客27万人次,旅发大会期间接待游客45万人次,国庆假期接待游客215.9万人次。
近年来,大名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开了新空间,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思路。截至目前,全县有高油酸花生、山药、大蒜等十几个特色品种。
大名花生:有着400多年的栽植历史,常年种植面积和总产居全省第一;年交易量25万吨,交易额近10亿元的南李庄花生市场,是全国粮油市场二十强、农业部定点市场。
张铁集白玉山药: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张铁集也是冀鲁豫三省交界山药最大的中转站。
大蒜:大名所产的大蒜,大部分并非作为商品蒜供应市场,其总产量的75%以上被用作蒜种销往河南杞县、山东金乡、江苏邳州等国内大蒜主产区。因此可以说,大名是中国优质大蒜的“娘家”。大名蒜种的品质和产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内商品蒜的品质和价格。
花青素玉米:玉米粒可以制作花青素速食粉、饺子复合粉、馒头复合粉、面条复合粉等系列产品,玉米芯制作花青素颗粒茶和花青素芯片饮片。
大名小磨香油:有着千年的发展史,年产小磨香油4.5万吨,占全国香油总量的四分之一。2014年“大名小磨香油”荣获国家地理标志。2021年,大名小磨香油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24年,大名县经开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年均增长率5.4%;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家,省级以上工业研发中心6家,院士工作站1个,院士2名,高级称号人才超过1000人。
河北大名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2.04平方公里,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农业部确定的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目前已形成“一区三园”格局(京府工业园、城西工业园、装备制造园)。2035 年规划期内可用建设用地面积 4.6 平方公里。
栽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精心谋划下,以顶层设计、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为承接优质产业项目,全力打造“六大产业园”发展平台。2024年启动数字科创、未来食品等六大产业园区的谋划建设。
围绕构建更加成熟、系统完善的工业产业体系,2025年,重点实施“1222”培育工程,确立了1222招商方向:“1”,即突出抓好数字经济这个引领性产业,依托数字科创产业园,创新数字应用新场景,积极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第一个“2”,即重点支持以工业机器人、新能源及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为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本地永创通达、大元重科等龙头企业持续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培育一批上下游协作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强化关键技术研发,深入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加快推进河北建投“风+储”等重点项目建设,引导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第二个“2”,即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电气电缆2个支柱产业集群,围绕“一面两油”(面粉;高油酸花生油、小磨香油)、“三品一菜”(面制品、饮品、调味品;预制菜),进一步扩规模、增品种、提品质、拓市场,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打造千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工牛、航牌、珠峰等企业集团化运营,积极引育产业链上下游项目,进军专用线缆、汽车线束、智能输变电设备等细分、创新领域,打造百亿电气电缆产业集群。第三个“2”,即加快建筑家装、纺织服装2个传统产业规范提升,启动散、乱、小企业搬迁腾退入园,积极推进制造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各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领域,加大技改力度。
六大产业园之一的电气电缆产业集聚区,园区定位是经开区传统工业发展主阵地。
目前优质企业有工牛、珠峰电缆、占顺电力等;重点招商方向为电力电缆加工、电器装备用电缆加工及通讯光缆、光纤等产品加工。园区建设用地面积有1860亩,国资计划建设层高为12米的单层标准化厂房,可为招引的企业提供生产空间。
纺织服装产业园聚力打造上下游生产加工集聚高地,优质企业有东胜纺织、惠泽服饰等。重点招商方向为服装、家纺、箱包等。规划886亩的专业园区,涵盖单层及多层厂房,可满足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推动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活力引擎,已完成规划,将于2025年正式启动建设。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70亩,规划高标准多层办公载体。后期重点招引电商直播、跨境电商、创意设计、营销推广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打造汇聚年轻群体、集合创新资源的发展高地。
食品产业园总建设用地面积2900亩,围绕五得利、君乐宝、京馨泉等本地龙头企业,招商引面制食品、调味品、乳制品及食品包装材料。其中一期约100亩,重点聚焦大名优势的小磨香油产业进行规划提升,打响大名小磨香油全国知名度。
新能源及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用地面积4860亩,全力打造大名智能制造产业全新增长极。目前园区重点企业有永创通达、大元重科等,集群产品涵盖数控机床、紧密轴承、包装设备等6大类。重点招商方向为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智能输变电设备、工业机器人等。
新材料建材产业园建设用地面积600亩,以单层厂房为主。重点招引食品包装新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大名劳动力总数达36万,工业用地约10万/亩,县内拥有两所大中专院校,每年培养的各类毕业生约6000余人。
表格里列出了各位企业家普遍关心的用电、用水、用气、供热等要素的价格。
大名县内教育、医疗、商贸资源丰富,可为落地的各位企业家及随行家属提供多样化的配套服务。
通过打造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优质便利的政务环境、融资顺畅的金融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以及遵约践诺的信用环境,全县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大名县创新打造“企无忧”阳光执法监督平台,以数字化手段赋能执法工作,将执法检查从线下纳入到线上平台,营造公平竞争、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近日大名县持续推进“企无忧”涉企矛盾纠纷化解入选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典型案例。
大名县拥有各类金融机构34家,涵盖银行、保险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可为企业家提供多层次、丰富的金融服务产品,满足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多样化金融需求。
今天的大名,正奋进在产业发展的高速上升期,大名有信心、有能力为广大企业家朋友竞逐市场、搏击商海,提供更多的阳光雨露。欢迎大家走进大名、投资大名、参与大名建设,让我们在这充满荣光和梦想的征程上共同成长、相互赋能、彼此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