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Jaden编辑|Cong
这两年,平权成为行业的一大热词,各大车企和供应商的角力焦点,几乎都集中于“科技平权、智能平权、油电平权”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作为国内头部车企之一,上汽并没有随大流加入这波混战中,在各种公开的发布中,上汽的重点一直围绕着对自身变革的思考,低调而内敛。
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明确说过,上汽如果一味地追随头部是没有未来的。但如果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头部会向未来进发,上汽要提前布局,其中的关键是面向未来的战略一定要正确。
从去年8月开始的这场大变革中,上汽的战略核心,始终都没有离开用户。
在本周举办的2025“上汽之夜”发布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王晓秋说,平权的本质是新兴事物的普及化过程,目的是“我有,你有,大家有”,而上汽的目的是以平权驱动进阶,做到“我好,你好,大家好”。在技术进阶上实现“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好”的转变;在体验进阶上实现“用户满意”向“用户惊喜”的转变。
简言之,平权是不够的,上汽要做的远高于平权,“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堆料,而是关于出行本质的价值重构”。
王晓秋提到实现进阶的具体路径,其一是与大众、通用以及华为、地平线等伙伴共创生态,加速技术落地,其二则是,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努力满足并不断超越用户的期望。
01
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
上汽有着引以为傲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覆盖整车制造、零部件研发、销售及后市场服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围绕智能化与新能源,上汽正在加快与产业链上下游和关键环节的资源整合、耦合互补。
智驾当然是上汽不能放弃的一部分,但上汽不打算追求全栈自研,因为摩尔定律的存在,通过全栈自研证明自己最优或全有,并不是一件最有价值的事。
用贾建旭的话说,“我们懂得什么时候借力,什么时候聚力,什么时候合力。”
此次发布会上上汽集团集齐了国内智能化的顶级天团,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大智驾天团”—— 地平线、卓驭(原大疆车载)、鸿蒙智行、Momenta。这四大天团共同构建起可兼容的全栈式架构,覆盖从L2+到L4级的智驾系统。
其中上汽荣威、MG 品牌以及上汽大众已经与地平线达成合作;卓驭用于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宝骏;
与华为的的合作将在上汽奥迪A5(参数丨图片)等产品上实现落地,预计还将在“尚界”新品牌中推出;
Momenta方案已在上汽智己实现落地,并将在奥迪Purple、上汽大众ID.系列等产品上实现落地。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是行业热议的话题。今年 2 月,上汽集团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
不同于其他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模式,上汽保留了对电子电气架构、品牌定义的核心控制权,带着研发、制造、供应链、交付全链条能力,同时借助华为的智能化能力,加速商业化落地。
按上汽是说法,“上汽是带着嫁妆和资源来找华为的”。这种全链条协同共创的模式,也为行业提供了主机厂与科技巨头合作的新范式。
华为终端智选车业务部总裁汪严旻提到,汽车行业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传统行业,需要有更多的关注、真正的体验以及更多的商业闭环。而“华为能够和上汽一起,共同创造一系列受广大用户喜欢并且愿意去体验的品牌和产品。”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在发言中分享了与上汽集团合作的规划进展,目前地平线推出了征程6系列智驾平台,根据不同智驾芯片,算力覆10+TOPS-560 TOPS。
从2022年至今,J2/J3系列平台已助力荣威、MG将L2级辅助驾驶推向市场,余凯还透露2025年将有多款荣威、MG品牌多款主力车型搭载J6E智驾平台。
去年年底,上汽乘用车与地平线宣布了一项全面战略合作计划。该计划旨在结合双方在汽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专长,共同推动智能化、网联化汽车科技的发展。
此次合作将聚焦于地平线的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双方将组建联合团队,致力于开发可与特斯拉FSD相媲美的下一代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和系统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团是地平线的最大外部投资方、也是第一大产业机构投资方。在地平线成功在港上市后,上汽集团仍持有地平线近8%的股份。
对于自己的顶级朋友圈,贾健旭的原则也非常清晰:不设技术围墙、不做生态孤岛、不惧跨界竞争,目标是“借助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互补,打造全新用车体验”。
02
内外兼修,一拳打穿
与外部伙伴的合作,是上汽面对外部挑战的整体战略中的一部分。贾健旭将上汽的整体战略概括为三套拳法:内家拳、外家拳和组合拳。
内家拳方面,上汽把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整合在一起,让资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同时,上汽还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车,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构建技术共享、全球先进的商用车发展战略。
在技术创新领域,近期上汽将旗下所有底盘研发和制造能力合而为一,全力打造先进的线控底盘技术;在第一代VMC技术落地智己汽车的基础上,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预计2027年前首发落地;支持 L3 级量产自动驾驶,具备自学习、自进化和自成长能力的上汽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今年即将落地。
在产业链建设领域,上汽享道出行在全国核心城市均已形成规模化运营,基于享道平台的Robotaxi是国内首个车企背景的L4级自动驾驶运营平台,累计里程超140万公里、订单超26万单;设立数十亿规模的国产化芯片基金,牵头参与多个国家级、市级芯片项目, 24年底芯片国产化率已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外家拳就是同行借鉴、跨行革命,一方面上汽继续深化与大众等合资伙伴的合作。另外,上汽也会与华为、地平线、宁德时代、Momenta、OPPO、火山引擎等头部企业的合作,借助各自领域的优势资源互补,打造拥有全新体验的新款车型。
组合拳就是内外兼修,上汽实行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战略,利用上汽的市场先发优势,不断扩大海外版图,持续输出“中国智造”。
“找准发力点,汇聚力量,一拳打穿,打穿产品体验、打穿市场、打穿各种边界,打出上汽的新天地。”贾健旭说道。
03
对未来的思考:用户需要怎样的车?
40年前,上汽开创了合资合作的行业先河。四十年间上汽逐渐建立起现代化的整车制造与零部件产业体系,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2024年,上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在上海签署了延长合资协议,双方打破“市场换技术”的传统模式,迈向“技术赢市场”的合资2.0新时代。
同时,AUDI品牌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车企首次以技术输出方身份,参与全球豪华车标准制定。通过技术平权,上汽将“中国市场定义权”转化为“全球规则话语权”,开创技术反哺的"合资2.0新时代"。
而如今,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类技术平权已成为一种确定性趋势,平权将打破垄断、重构规则,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并不断驱动整个产业业务模式的进阶。
届时整个产业会如何发展,用户又需要一辆怎样的车?
在贾健旭看来,未来用户对车有两种生活态度:一种是速度,一种是越野。消费者会为个性化买单,不仅硬件个性化,同时还有软件个性化,来满足他的生活方式。而自动驾驶会让出行生活更愉悦。
个性化时代将分两个阶段演进:第一阶段,是汽车软件个性化,就像手机上的APP,汽车上装载的软件、智驾系统等,借助与AI的高度融合,车将成为人的第三空间,个性化的生态软件将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
第二阶段,是汽车硬件个性化,汽车将成为人的生活伙伴,随着电子电气架构的不断完善,汽车硬件的可拓展性、可选择性会越来越丰富。
“上汽将围绕如何实现你的个性化需求,构建最完整、最全面、最丰富的硬件、软件产品矩阵。”贾健旭说道,“上汽要实现的不仅仅是懂车,更是要懂你。车将不仅仅是车。”
在这场面向未来的平权运动中,上汽的首先落脚点是软硬件的安全性,不怕撞,不会撞,放心开,构建主被动融合的全方位防护安全体系,重新定义智能时代的汽车安全。
这背后,是对上汽整车系统协同、数据的全面打通,软硬件冗余优化、主被动安全打通,乃至服务保障等方方面面能力的综合考验。
在此基础之上,上汽支持智驾技术多元化,也不忘记对美的追求。在发布会上,布加迪威龙超级跑车、劳斯莱斯等顶级豪车的设计者、全球汽车设计大师约瑟夫·卡班,以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设计中心的全球设计副总裁身份正式亮相。
贾健旭提到卡班的两款荣威概念车将在上海车展亮相。接下来的一年时间内,上汽将陆续推出十多款全新车型,展示全新设计语言。
“我们追求的是美美与共,是人与科技的极致交融,机械与人文的完美共鸣。”贾健旭总结说。
车云小结
今年刚刚过去的第一季度,上汽集团整车批售94.5万辆,同比增长13.3%。其中上汽自主品牌整车销量达到60.1万辆,同比增长28.4%,占集团销量的比重达到63.6%。
第一季度的新能源板块销量尤为亮眼。其中荣威品牌旗下的D7DMH凭借超1400km续航、4.3L馈电油耗等核心优势,成为15万级插混市场的“破局者”,3月环比增长34%;D5XDMH以“油电同价”策略精准切入家庭用户市场,增幅高达179%。
MG品牌则通过“油电双轨并行”战略,纯电车型MGES5环比增长137%,燃油车MG5同比增长43.7%,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可以肯定的是,这份答卷展现了上汽乘用车“大自主”战略的爆发力,更印证了其以改革破局、以技术立身的转型逻辑。在此过程中,上汽也在慢慢实现它对于未来出行设想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