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名士多,知道李清照、辛弃疾、老舍、曾巩的多,虽然济南有一条闵子骞路,但知道闵子骞墓的却很少,去过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果以旅游角度来讲,是小众中的小众。
闵子骞,名损,孔子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以德孝闻名。
据《历城县志》载:“济南,古齐地。东郭外五里为闵子骞墓。墓之前有祠。”这就是以德孝闻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闵子骞的墓。
闵子骞墓位于闵子骞路中间地段,百花公园西门北侧,坐北朝南。大门为一红墙黛瓦硬山顶建筑,门前正中悬匾额“崇孝苑”,为我国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亲笔所书。闵子骞墓又名济南市孝文化博物馆、崇孝苑等名称。
闵子骞墓规模不大,院内居中为三间闵子祠,祠后则是园丘形的闵子骞墓了,封土高约2.5米,直径5米左右,墓与祠之间有数尊石马、石羊、石人等石像,中间还有一通高2米左右的功德碑,详细介绍了闵子骞的史迹和立碑年代。在墓的北侧,有一济南市重点文物单位的石碑。
墓和祠的东西两侧,有数不清的历代碑刻、墓石等,均为此地主人收藏所来,其中还有不少值得喜欢研究历史文化的人考究。东廊有精美的24孝图。
闵子骞是如何葬在济南的呢?
闵子骞是孔门72贤之一,金明时期的《二十四孝图》中均位列第三位,即单衣顺母(也有说鞭打芦花)。
闵子小时候,母亲早亡,继母与他父亲又生了两个孩子,但是她的继母给他做的棉衣都是芦花做的,因此不保暖,但闵子从不与自己的父亲说。有一次他父亲看他穿着厚厚的棉衣还瑟瑟发抖,大怒,用鞭子打他,结果芦花从棉衣中露出来了,这才发现真相。
闵子的父亲准备休掉他的继母,闵子就给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继母知道后,从此改变了做法。孔子称赞闵子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闻于其父母昆季之言。”
闵子曾在鲁国为官,在做费侯后,因不满季子专权和腐败,于是愤而辞官,去各地讲学。在被齐桓公邀请到齐国讲学期间,不幸病亡,葬在了华山之南,其后其大儿子在此为其守墓。
闵子骞的德行被历代尊奉,唐朝时就配享于孔庙,开元年间被追封为“费侯”,宋大中祥符年间被追封为“瑯琊公”,南宋咸淳年间又改封为“费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闵子。
为了纪念这位先贤,济南市也把位于闵子骞墓西侧,连接解放路与花园路的南北路,命名为闵子骞路。只是今人多知道路名,却少知道闵子骞的墓。
行走在沧桑的墓园里,再次想起这首诗:“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心中不免唏嘘!
济南名士众多,其中就有“孝感动天”的大舜,“单衣顺母”的闵子骞,或许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孝是流动在泉水里的,所以济南人大抵都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