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4月12日电 (记者周坤)建成乡镇卫生院院前急救站点390个,提供急救服务33.6万人次;全省95%以上村卫生室纳入基本医保定点管理;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累计培养1万余人……4月11日,在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同柱介绍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的“新成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人”。发布会上,刘同柱称,为了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安徽省制定了《安徽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分类建设标准》,指导各地做好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
据悉,该标准共分为三类:一类管理以发展临床服务为重点,二类管理突出重点科室,发展特色专科,三类管理达到乡镇卫生院设置基本标准,推进有限资源均衡配置、高效利用。
刘同柱表示,目前,安徽省实施一类管理的乡镇卫生院275家,二类管理的776家,三类管理的254家。
同时,安徽省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59个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四下沉”实现全覆盖,全年派驻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级及以上医师近2000人,诊疗服务75万余人次。
刘同柱介绍,今年,安徽省将深入推进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力争90%的县(市)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并且,推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能力标准,健全农村急救体系,打造“30分钟急救圈”。高质量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两年内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村医。
“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谋划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为有需求的乡镇卫生院配备CT/DR等设备、医学影像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能力标准,行政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定点服务范围,进一步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刘同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