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赞皇县脑血管病患者孙瑞平恢复良好顺利出院,她的家属特意到院头中心卫生院医师办公室致谢:“这样的病,以前只能到县级医院治,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治,家人照顾也方便,还少花了三千多块钱,真是太方便了。”

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一直都是群众最朴素的心愿。2025年石家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正是其重要举措之一。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持续提升区域内医疗资源共享服务能力,让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持续下沉至基层,高效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化,让群众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区),就近就能享受高效、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家门口享受专家服务

“我怀孕11周的时候查出子宫肌瘤,心里非常担心。听说县医院的医生来坐诊,我马上就过来挂了专家号,看到治疗方案,全家人终于放心了。”4月11日,在赞皇县黄北坪中心卫生院,黄北坪村的孕妇孙幸幸说,她刚接受完赞皇县中医医院妇产科医生的检查。

在赞皇县,像孙幸幸这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服务的村民越来越多。该县由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分别牵头,联合11家乡镇卫生院及211家村卫生室,组建了两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基层,高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化,将优质医疗资源实实在在下沉到乡村,让群众在家门口看病越来越有“医”靠。

“现在身体不舒服,就先到卫生院来看,基本的就医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在赞皇县院头中心卫生院,刚取完药的胡家庵村村民梁二生忍不住称赞。

听了老人的话,院头中心卫生院业务副院长王晓其很欣慰。扎根基层医疗机构多年的他,明显感受到近年来卫生院在群众中的口碑持续上升。“现在群众看病,首选到我们卫生院。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接得住’。”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探索和制度创新,是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市已经实现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各县(市、区)建设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均由综合实力最强的县级医院牵头,牵头医院通过县乡联合门诊、联合病房、专家坐诊、指导带教等形式,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优质医疗资源“触手可及”

“在镇卫生院拍的片,直接传到县里大医院,县里医生的诊断结果10分钟就传回镇卫生院,可方便啦……”4月9日,在鹿泉区寺家庄镇卫生院,63岁的患者吴阿姨拿到检查结果后感慨地说。

几天前,吴阿姨不慎摔倒后左手腕一直疼痛不已,她怀疑自己骨折了,便到寺家庄镇卫生院就诊。卫生院为她拍了片,并将影像资料上传至鹿泉人民医院医共体影像中心,鹿泉人民医院的医生调取了影像数据后,第一时间给出左腕关节未见明显骨折的诊断报告。报告的准确迅速,使吴阿姨放下了一直悬着的心。

据了解,鹿泉区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借助智慧医疗平台建设了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系统,组建了医共体检验、影像、心电等七大资源共享中心,辖区内所有二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均实现了健康档案、体检、电子病历、人口信息等数据的集中存储及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了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构建了患者在基层卫生院检查、区级医院协助诊断、基层收费治疗的服务模式,让全区更多像吴小诊这样的基层群众就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不仅是在鹿泉区,石家庄各县(市、区)均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搭建了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发挥远程心电、影像和会诊等功能,建立和完善了区域统一的资源共享中心,加快推进医院病历、检验、影像等信息系统在基层应用。通过信息化系统,各县(市、区)乡镇卫生院以前无法开展的医技检查项目,可以随时启动远程会诊服务,实现县、乡、村数据互联互通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达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小病就近看 大病远程看

群众小病小痛不用再跑大医院,就近就能看好;即使患大病,也可以通过远程医疗,在“家门口”享受上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重点疾病患者和重点人群还可就近享受健康管理服务……依托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石家庄医疗资源各级协作“紧密”起来,基层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县域医共体提质增效,我市建立了定期调度、现场督导、问题反馈等“七大长效机制”,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疗质控等“五大管理中心”和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五大资源共享中心”,让县医院“牵手”乡镇卫生院,实现了“乡级检查、县级诊断、分类治疗”。2024年,全市医共体牵头医院协助基层完成远程心电诊断11.59万例、影像诊断9.5万例,节省患者就医费用166.9万元;县级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下派人员800余人,医共体牵头医院累计帮助基层开展新技术573项、新项目283项;正定县、赞皇县被评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省级示范县,藁城区获评县域医共体慢病管理能力提升省级试点,元氏县获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额付费省级试点;在全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综合评价中,我市有11个县(市、区)进入全省前50名,数量全省第一。

“我们将牢牢把握改革方向,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群众家门口的‘小医院’,发挥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作用’。”石家庄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同志说。

来源:石家庄日报

记者:李莉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