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这些标准与公众日常消费的乳制品、肉制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食品添加剂、消毒剂等密切相关。
近期,记者走进胶州路上的一家便利店,拿起一份包装好的三明治,看到包装上标注了过敏原“本产品含有麸质的谷物制品、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大豆及其制品、鱼类”。记者用手机扫描包装袋上的食品追溯二维码,跳转出来了相关的企业和产品信息。
除了标注生产日期是2025年4月10日,它还标注了保质期的到期日为2025年4月13日。
消费者许女士说:“之前,食品包装袋上通常标注的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期限,需要自己计算是哪天到期,现在这样标注出来,清楚了很多。”
从推广食品数字标签二维码,
到禁止使用“零添加”;
从保质期标示更直观,
到营养标签更易读;
从要求强制标示致敏物质,
到配套一批检验方法标准
标准以强化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为目标,将进一步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在本次发布的新标准中,和大家日常选购食品息息相关的是两个关于食品标签的新标准,两项标准均设置了2年的过渡期。《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食品标签上将强制标示致敏物质,日期等内容的标示也将发生重要变化。
什么是预包装食品?
预包装食品,就是指预先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简单来说,我们日常购买的除了生鲜等,绝大部分食品都是预包装食品。预包装食品标签是食品的“身份证”,过去强制标示的信息包括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保质期等。
强制标示致敏物质信息。当预包装食品使用含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八大类食品及其制品作为食品配料时,需要在配料表中以加粗、下划线等强调方式,或在配料表下方通过致敏物质提示语,提示食品中含有的致敏物质。对于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需要特别关注食品标签上致敏物质的提示信息。
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新标准对食品日期的标示也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比如新标准要求预包装食品的保质期以到期日的形式标示,消费者不再需要自行计算保质期,保质期信息展示更为直观。同时规定保质期6个月以上的食品可不标示生产日期,仅标示食品保质期和保质期到期日。
扫描数字标签,获取食品信息。新标准提出,我国在国际上率先推广应用食品数字标签,食品标签将正式开始向数字化升级。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扫描食品标签上的二维码获取食品标签信息。
此外,为避免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新的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明确提出,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特别强调。
记者:陆安怡
编辑:梁慧
封面图:图虫创意
资料: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