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大棚。高伟摄

□孟维欣 本报记者 董新英

当前正是水稻播种育苗生产的关键时期,连日来,明水县的种植户们借助天气晴好、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掀起了水稻育苗热潮。

走进明水县繁荣乡自兴村水稻育苗基地,40栋水稻育秧棚鳞次栉比,大棚外,农机来回穿梭,15名工人正在搬运着育苗所需的基质、种子等物资。温室大棚内,一台台播种、覆土一体化智能机器正在高效运转,播种机均匀撒下稻种,随后完成表土覆盖。机械化作业体系不仅大幅提升了育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更确保了秧苗质量。

“今年我们购买了优质水稻种子1.67万斤,能够育苗约6万盘,供1300亩稻田使用。育苗全部采用智能覆土下籽一体化机器,搭配水稻干籽,出芽率可以提高20%,水稻更抗倒伏,7天左右出苗,在大棚培育30多天,5月中旬左右就开始移栽插秧。”种植大户张平说。水稻播种育苗新技术的推广,让种植户告别了“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模式,实现了“省工省时、节本增效”的生产变革,让不少农户走上了致富增收的“新稻路”。

秧好一半稻,苗好七分收。“智慧催芽”让科技赋能助力春耕。近年来,明水县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发展路径,通过智能化催芽系统,不仅大幅提高了水稻种子的出芽率,还有效解决了农民在自行催芽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走进光荣乡佰军智能化催芽基地,一片忙碌景象映入眼帘,工人们正忙碌地对种子进行装袋,一袋袋种子整齐排列正在等待上水催芽,一个周期7天能催芽种子约20万斤,辐射附近的乡镇及周边的市县使用。“我家今年预计种植水稻120亩,播种育苗1300斤,采用的水稻种子提前进行了恒温催芽,不仅将出苗时间缩短至4天,而且使用智能机器后下籽量更精准,种在地里安心等待出苗就行了,心里非常踏实。”树人乡利金村农户李连发满脸笑意,对恒温催芽技术赞不绝口。

在农业生产中,不仅选种要好,种植技术同样至关重要。为了让农户吃下“定心丸”,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将“知识课堂”搬到了大棚,围绕选种育种、水肥管理等核心环节,开启了一场全方位、沉浸式的技术指导。农技人员仔细查看每一块田的土壤状况,针对浸种催芽、播种密度等关键要点,为农户答疑解惑,给出了专业建议,让农户们对水稻种植充满信心,保障春耕生产顺利进行。

据了解,今年明水县预计种植水稻6.2万亩。下一步,明水县将持续发力,加强对备春耕工作的精细化管理,科学推进农业生产各环节,为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奠定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