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对全面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作出系统部署,其中食品安全溯源体系建设作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被重点提及。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构建全链条、数字化、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不仅是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国目标的核心支撑。


食品安全可信溯源

一、政策导向:溯源体系纳入农业强国建设顶层设计

《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全程追溯系统”,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追溯。这一要求与我国《“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健全农产品追溯标准体系”的部署一脉相承,凸显了党中央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

溯源体系的建设意义深远:

1、保障消费安全:通过记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数据,快速定位问题源头,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2、提升产业价值:可追溯性增强了消费者信任,助力优质优价,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
3、促进国际接轨:对标全球农业高标准,突破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二、实践挑战:技术、成本与协同难题待解

尽管政策持续加码,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溯源仍面临多重瓶颈:

技术覆盖不足:中小农户和传统供应链数字化基础薄弱,难以实现全环节数据采集。

成本分担矛盾:高精度传感器、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成本较高,部分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标准碎片化:各地追溯平台互不兼容,跨区域、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健全。

三、破局路径:科技赋能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规划》为破解上述问题提供了方向性指引,未来需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强化技术支撑:推广低成本溯源终端,利用“5G+区块链”确保数据真实不可篡改。

2、完善政策激励:对参与溯源的主体给予补贴或税收优惠,降低市场化推广阻力。

3、推动协同治理:建立全国统一的追溯标准,整合农业、市场监管、商务等部门数据资源。

食品安全溯源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安全阀”和“助推器”。随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的落地,我国有望建成全球领先的智慧溯源网络,让每一颗蔬菜、每一粒粮食都有“数字身份证”。这不仅将重塑农产品消费信心,更将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最终实现“吃得安全”向“吃得幸福”的跨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