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黄榆 通讯员 张伟明 谢一可
4月12日是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两周年。记者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两年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计发送旅客191万人次,其中跨境旅客48.7万人次,跨境旅客来自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列车始发正点率达到100%、终到正点率99%,这条通往“万象世界”之路正迎来越来越旺的“人气”,为促进中老两国人员往来、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注入了强劲动力。
“您的团队已完成入境核验”
“早上在昆明吃过桥米线,晚上到万象吃老挝米粉”——这句中老铁路的宣传语,已成为国际旅客的真实体验。
4月6日,在磨憨铁路口岸边检大厅内,10余名手持东盟国家护照的游客在智能验证台前快速通关。领队导游王约手机里弹出系统提示:“您的团队已完成入境核验”,前后不到15分钟就顺利完成通关。“现在带团过口岸就像冲泡速溶咖啡,很方便,很快捷。”这位从业多年的资深导游王约用“冲咖啡”比喻着通关效率之高。
当前,正是踏青好时节,中老铁路跨境旅游流、探亲流叠加,客流旺盛。磨憨站加强与边检、海关等联检部门合作,携手推出便捷通关、集中验放、简化申报单证、登车办理、提前发放《外国人入境卡》等17余项便民举措。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行以来,旅客出行保持旺盛需求,开行的第二年较第一年发送旅客增加44.3万人次,增长60.2%。为适应旺盛的旅客需求,每趟旅客列车跨境旅客席位由初期250个增至390个,出入境人数从每天300人次增至最高1300人次。昆明南至万象国际旅客列车运行时间由开通初期的10小时30分压缩至9小时26分,压缩1个多小时;口岸通关时间由初期的90分压缩至52分钟。
坐着动车游老挝
自今年4月13日起,中老铁路第二对国际旅客列车,即西双版纳至老挝琅勃拉邦间国际旅客列车将进一步扩大开行范围,运行区段延长至普洱站,并增加纳堆站,全程经停车站增至8个。
“我爸妈这辈人坐过邮轮、飞机,唯独没坐过高端旅游专列,这次从祖国西南躺着就玩完了西双版纳和老挝,这体验感实在是太美妙了,很难忘的旅游经历。”乘客李先生说。
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串联起昆明、西双版纳、琅勃拉邦、万象等旅游名城,实行朝发夕至、国内外循环运行等模式,极大方便了国际旅客游览沿线人文古迹和自然景区,催生了“坐着动车游老挝”“坐着动车游云南”文旅新业态。
中老两国铁路部门与文旅部门深度联动,构建“铁路+旅游”融合发展立体网络,开通多条精品线路,开行“星光·澜湄号”旅游列车,并采用“国内旅游专列+国际旅客列车”的模式,组织跨境旅行团,带火了沿线景区、酒店、餐饮等旅游相关产业消费增长35%以上,加速了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以旅游文化新业态和旅游交通新业态为突破点,通过旅游和交通的深度融合,打造“旅游+铁路”“旅游+文化”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激发消费新动能
两年来,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上座率保持较高水平,单日最高上座率达100%,带火了西双版纳、琅勃拉邦等城市的旅游产业,激发了消费新动能,推动了中老两国人文交流和经贸合作。
今年以来,东盟国家游客赴西双版纳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2.5倍,其中泰国、马来西亚游客数量位列前茅,沿线酒店入住率稳定在85%以上,形成独具特色的跨境旅游经济圈。
中老两国铁路部门持续优化站车服务,推出多项便民利民惠民举措,打造“舌尖上的列车美食”,列车上专门供应各种傣味小排、酸笋牛肉、菠萝饭等地方特色餐食,创新推出融合中老咖啡和茶文化的“一路咖香” 特色饮品,满足不同地域和不同饮食习惯旅客对茶、咖、果饮的个性化选择范围。
在沿途车站和列车上配备语言翻译设备,提供中、老、英三种语言的旅服信息广播服务和傣语服务。特别是为了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年龄层旅客的支付需求,铁路部门在中老铁路沿线部分车站设置了国际旅客购票的“专门窗口”和POS支付终端,并在磨憨站布设ATM存取款机,为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提供购票和支付便利。列车上,专门配备了电子臂式血压计,方便有需要的旅客实时测量血压,提前掌握身体状况,为旅途提供方便。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