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黑龙江省方正县政府花了70万元,在“中日友好园林”里立了一块碑,上面刻的是日本“满洲开拓团”成员的名字。

这事一出来,全国上下都炸了锅。谁能想到,在我国的土地上,竟然会给侵华日军立碑?这块碑不光是对历史的无视,更是对民族尊严的挑衅。

消息传开后,来自湖南、河南、河北、江西的五个普通人坐不住了,他们凑到一起,千里迢迢跑到方正县,把这块碑砸了个稀巴烂。

这件事当时闹得挺大,后来咋样了呢?咱们得从头说起,把来龙去脉理清楚。



先说这块碑是怎么回事。2011年7月底,日本那边先爆出消息,说方正县搞了个“满洲开拓团”的纪念碑。

日本驻沈阳的总领事还跑去现场悼念,说方正县是“日本人灵魂的栖息地”。这话传到国内,立马就火了。

70万块钱在当时可不是小数,方正县政府拿这笔钱修了个碑,还说是要促进“中日友好”。可这“友好”咋听着这么别扭呢?“满洲开拓团”是啥?那是日本在侵华时候搞出来的东西。

1930年代,日本政府把自家的老百姓往我国东北赶,组成了好几百个这样的团体,总人数大概有22万。

他们表面上是来开荒种地的,实际上是帮着日军抢地盘、抢资源,跟侵略脱不了干系。

战争结束后,大部分人跑回日本了,但有些老弱病残的留在了方正县,死后埋在那儿。方正县这次立碑,就是冲着这些人的遗骨去的。



这事还有点历史背景。方正县在抗战时候是块硬骨头,出过不少抗日英雄。可到了沦陷期,也没逃过“开拓团”的手。

当年日本投降后,有些日本人没走成,有的跟当地人混在一起生活,有的就死在这儿了。日本政府后来不管这些人的死活,直接把他们算成战死的,户籍一笔勾销。

方正县这边就把遗骨收拾起来,埋在一块儿,慢慢搞了个墓地出来。到了2000年代,方正县开始弄“中日友好园林”,把这个墓地也包进去了。

2011年立碑的时候,他们说是为了整理遗骨,还想体现点人道精神。可问题是,侵华战争那段血泪史还在那儿摆着,日本人当年蹂躏咱们的时候,可没见他们讲过啥人道。

70万砸下去修碑,咋就没想想修修当地的烈士陵园呢?那地方破得不行,早该整修了。



这碑一立起来,待遇还不一样。园区刚建好时,只让日本人进去看,普通中国人压根儿不许靠近。门口有保安盯着,24小时不松懈。

这下子可把人气炸了。花咱的钱修了个地方,还不让咱进?这不是摆明了偏心眼儿吗?网上很快就炸开了,论坛、微博上全是骂声。

有人说这是拿历史开玩笑,有人直接喊着要把碑推倒。立碑的事儿7月底传开,到8月初已经满城风雨了。

方正县政府一看这架势,赶紧说先把园区关了。可碑还在那儿杵着,啥也没动。这不关不打紧,火气反而更大了。



舆论这么一闹,五个人站了出来。这五个人,一个叫陈福乐,带着另外四个——杨志华、李明、张强、王勇,都是化名。

他们不是啥组织里的人,就是普通老百姓,平时干活儿养家糊口。陈福乐在网上发了帖子,说这碑不能留,得有人去砸了它。

没几天,杨志华他们四个就搭上了线,决定一起干。他们分别从湖南、河南、河北、江西出发,收拾好家伙什儿——锤子、凿子、油漆啥的,坐火车往黑龙江跑。

路上他们没凑一块儿,怕太显眼,约好在方正县附近碰头。到了那儿已经是夜里,他们找了个小旅店歇脚,又在旁边的小饭馆里碰了个面,把计划捋了一遍。



要砸碑,先得进园区。可这地方戒备挺严,正门口有保安盯着,灯火通明,根本没法硬闯。他们本来想趁夜里摸进去,可一看不行,就绕着园区转了一圈。

北边有段围墙年头久了,不高,旁边还有树挡着,摄像头也少。他们瞅准了机会,半夜翻墙进去。进了园区,找到碑不难。

那块碑两米来高,上面日文名字一排排写着。他们没多耽搁,杨志华抡起锤子就砸,碑面上立马裂了口子。

李明和张强拿凿子撬底,王勇泼油漆把名字涂了,陈福乐在一边帮手,顺便盯着点动静。砸了二十来分钟,碑已经不成样子了,满是裂缝,油漆糊得啥也看不清。



可这动静太大,保安听见了,赶紧跑过来。他们喊着让人停手,可五个人没理,继续干。保安拿对讲机叫了人,还报了警。

没多久,警察就到了,把五个人带走。那块碑被砸得乱七八糟,油漆到处都是。到了派出所,警察问他们为啥干这个。

他们就说,这碑是国耻,留不得。警察查了查,五个人没啥前科,就是普通人,砸碑也没伤人,东西也就毁了碑这一块。折腾了几个小时,警察批评了一通,就放了人。

五个人出来时,没想到外头已经聚了一堆人。火车站里,几十个当地人等着,手里举着牌子,写着“壮士回来啦”之类的话。

还有人拿了吃的喝的,记者也在那儿拍照。这事儿一传到网上,立马就火了。8月3日砸的碑,4号网上全是照片,碑上红油漆、裂缝的样儿传得哪儿都是。

到5号,讨论的人更多了,好几十万条评论。有人说这五个人干得漂亮,有人觉得这事儿得追到底,不能就这么算了。



方正县政府一看这阵仗,坐不住了。8月4号,他们先把园区锁了,保安全撤了,门口上了铁锁。可碑没动,网上还在吵。

到了6号夜里,他们连夜找人把碑拆了,用挖掘机和吊车弄的,碑分成几块拉走了,具体扔哪儿没人知道。碑一倒,火气消了点,可事儿没完。

网上有人投票,问该不该追究立碑的人,八成以上的人说不能轻饶。报纸上也写了,方正县是老革命地方,烈士陵园都破成啥样了,花70万给日本人修碑,这差距也太大了。

有老兵的后人站出来说,他们早就想修烈士墓,没人管,这回倒好,先给日本人弄了个碑。



这事儿闹完,街上也热闹了几天。有人跑到日本人公墓那儿挥国旗,还有人放鞭炮庆祝。网上也有人开始讲“满洲开拓团”的老底儿,说1936年他们在方正县抢地,逼得老百姓没处去。

这段历史一翻出来,大家更觉得这碑不该立。县政府后来没说谁负责这事儿,但听说领导被叫去谈了话。园区关了后,再也没搞过啥“开拓团”的活动,五个人也回了家,没再露面。

这事儿咋来的呢?其实跟侵华那段脱不了干系。日本当年在东北干的事儿,太多了。光是死的人就好几百万,家破人亡的数不过来。

战争结束了,“开拓团”的人跑了不少,留下的死了也就那么点。可这碑一立,咋看都像是把侵略的账给抹了。

方正县可能是想跟日本搞好关系,拉点投资啥的,可这招没用对地方。日本人当年没心软过,咱们这儿可不能忘了那段苦。



十四年过去了,这碑早没了,五个人也回了老日子。可这事儿留下的东西还在。历史不是随便拿来抹平的,谁也别想在我国的地盘上给侵略者翻案。

那五个人砸碑,简单直接,可也真把这块石头弄倒了。这段往事告诉咱们,民族的伤不能随便碰,谁碰谁得扛着。

方正县这回算是吃了教训,咱也得记住,别让这种事儿再来一遍。这就是这14年前的事儿,前前后后咋回事,后续咋样,全在这儿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