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部队征兵时,有些被征招的新兵在当地武装部尚未填写《应征青年入伍登记表》,到了新兵连后,才补填这张《登记表》。如果没有《登记表》,档案里就缺少这一张最重要的入伍手续。当然,这种现象是极个别的,但是也是存在的。

在填写《入伍登记表》时,一些人会在自己的年龄上“做文章”,一些人会在自己的姓名上“动手脚”。



有些人参军时年龄太小,尤其是一些女孩子,当兵时的年龄一般都在十五六岁,典型的还有十三四岁的。为了让自己的年龄大些,她们会在出生年月上往大了改。胆子小的人增加一岁,胆子大的人增加两三岁。反正当年也没有《身份证》,个人的年龄只有从《户口簿》上可以证明。但新兵到部队又不可能带着《户口簿》。所以,个人出生年月,都是自己想怎么填就怎么填。填完之后,这张《入伍登记表》就成了自己最原始的档案(当兵前大多数人没有档案)了。

还有一些人,不喜欢自己当兵前的名字。像“小红”、“小林“、“小萍”,就把大小的“小”,改成晓得的“晓”。改完之后,他们从此就叫“晓红”、“晓林”、“晓萍”什么的。有些人嫌弃自己的名字有些土气或封建,就改成现代和革命的名字。还有甚者,嫌弃自己的姓氏不好听,把姓名中的姓氏去掉,直接叫名字;结果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就成了他们一生的姓氏。

填完《入伍登记表》后,这些表格就成了个人档案袋里的第一份内容,也是最原始的个人信息,它将伴随你的终身。如果中间不更改的话,你的一辈子的个人信息就是它了。

后来,军人回到地方,办理《户口簿》和《身份证》时,公安户籍部门只查阅你档案袋里的这张最早的《入伍登记表》。根据表格上的姓名和出生年月,办理你的《户口簿》和《身份证》。再后来,到了退休时,办理退休手续,单位和社保部门,也是根据你的这张《入伍登记表》上的出生年月,计算你的工龄和退休金数量。

尽管有些人实际年龄上还不到退休年龄,只是当年为了参军,填写时提前了自己的出生年月。但这些都不重要了。单位人事劳资部门只根据你的原始档案确定你的退休时间,社保部门只根据单位上报的退休时间再查阅你的原始档案,批准你是否能够退休和为你计算工作年限、计算退休金数量。

即使有些人不想“提前”退休,据理力争,但都无济于事了。几十年前的白纸黑字,成就了你今天的板上钉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