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本号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军,新媒体:汉唐智库!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本人(徐吉军,汉唐智库)写了一篇评论文字,指出全球秩序将从春秋时代过渡到战国时代!决定各国命运的将是资源、能源、粮食、军工、科技为代表的硬实力,而不是欧美白左们标榜的嘴炮价值观。

春秋时代的特点是诸侯争霸尊王攘夷,战国时代的特点是兼并战争。战国时代,兼并战争以灭国为目标,如秦灭巴蜀、楚灭60余国、齐灭14国,诸侯国数量锐减至20余个,最终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主导的格局。

强国吞并弱国、大国吞并小国,争夺领土空间,就是战国最显著的特征。兼并不仅是军事征服,更是制度、经济与文化的全面替代,本质上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发生在战国时期最能打的两个军事强国赵国与秦国之间。


一、决战序幕!

公元前263年,秦国白起攻下韩国南阳,断了进入太行的羊肠道。

前262年(秦昭襄王45年、赵孝成王4年),白起攻下韩国野王(河南沁阳),地处太行山区上党郡与国都新郑的联系被秦国阻断。韩王惧怕秦军,决定主动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与秦国议和停战。上党郡守宁愿死战不愿降秦。韩王派冯亭接替上党郡守,安排降秦事宜。

上党百姓不愿成为秦国人,冯亭本人也不愿降秦,就和上党人商量说,现在已经被秦军断了与国都的联系,国家也不能支援我们,不如将上党献给赵国。只要赵国接收,秦国必定出兵争夺,赵国只能应战,这样的话,赵国和韩国就被迫联手了,抵抗秦国不成问题!

于是,冯亭一边坚守上党,一边派人到赵国都城邯郸面见赵王献出上党郡十七个城镇给赵国。

赵孝成王虽然想接收上党,扩充版图,但是对于事关国运的战略问题比较谨慎,决定向群臣问计。

此时,赵国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接收上党;一种是不接收上党。

平阳君赵豹认为赵国不能接收上党,因为这本来是秦国的战利品,赵国出手拿下,肯定会激怒秦国,引起冲突,赵国有可能陷入孤立。

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认为赵国不能错失如此巨大的利益,接收上党“坐收十七城之利”,赵国军力足以与秦抗衡。

赵王担心秦军来攻,问谁能挡之,平原君推荐廉颇出战迎敌。

于是,赵王决定派平原君作为使者去上党接收献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兼上党郡守。

秦攻韩,赵接收上党,这就是秦赵长平之战的导火索!


二、赵国该不该接收上党?

上党地处太行山脉南段,地势高峻,俯瞰中原,是赵国都城邯郸与旧都晋阳的天然屏障。

自商鞅变法后,秦国通过“远交近攻”逐步蚕食韩、魏,长平之战前已控制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国上党郡孤立为飞地。

秦国若全取上党,可进一步吞并三晋,加速统一进程。

赵国若不接手上党,虽能暂避秦锋,但秦军仍会通过其他路线攻赵,赵国将失去战略主动权。

既然强敌必然入侵,赵国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占位。

因此,赵国接收上党是防御性战略的必然选择,旨在延缓秦军侵赵的步伐。

秦赵决战无法避免,上党仅是导火索,却不是根本因素

赵国接收上党,短期可以依靠上党十七城增强赵国军力与资源,延缓秦军东进,为赵国争取战略纵深。

一个可能的后果是提前引爆秦赵决战,赵国独力直接与秦国对抗,需承担巨大的军事与经济压力。赵国虽然在阏与之战中击败秦军,但低估了秦国为夺上党倾国而战的决心。

正因如此,赵国内部对于要不要上党存在巨大分歧。

无论支持方与反对方,都没有意识到秦国会为了上党与赵国直接进行大决战!

三、长平之战!

赵国接收上党后低估了秦国的反应强度,只派了五万兵力驻守。

公元前261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领兵进攻上党,试图夺回自己的战利品。

赵国名将廉颇领兵二十万,救援上党。

廉颇初战不利,于是开始退守防线,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对峙了两年六个月。到了这个时候,长平之战已经发展成秦赵国家命运的决战!

赵国胡服骑射后军力强盛,骑兵优势显著,但是后勤薄弱,粮食依赖齐国,长平对峙后期陷入粮荒。

赵国国内无粮,无法供应前线,派出使臣向齐国借粮被拒绝,又向其他国家求救兵,却被秦国的外交欺骗手段化解,最终赵国外无救兵内无粮草!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建立了耕战一体的高效战争体制,占领巴蜀后,大量的粮食成为国力的保障。

对比而言,赵国综合国力(尤其是粮食储备)远逊于秦,难以支撑长期消耗战。

表明看,赵王是中了反间计,派纸上谈兵的名将赵括代替廉颇指挥,导致战败。实际上是国力无法支撑,只能尽快进行决战!

当然,这个问题也有个悖论,既然赵国无法支撑前线粮食,有没有机会让出上党,退守后方防线,缩短补给线,降低粮草压力?机会肯定是有,但赵王显然还是心存侥幸,认为赵括有机会击败秦军。

如果赵王知道战败后40万赵军会全部被坑杀,那无论如何不会派赵括去接替廉颇!

面对战败的局面,能够全身而退就是胜利!

长平之战是为战国形势转折点,经此一役,最有实力与秦国一战的赵国迅速衰落。

关东六国再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对抗秦军,四十年后,秦灭六国。


四、赵国的失误!

从长平之战的诱因来看,接收上党是战略挑衅行为。

因此,太史公司马迁认为平原君“利令智昏”,接收上党是贪小利而招大祸。

事实上,即使赵国不接手上党,秦仍会攻赵,接收上党是“以攻代守”的正确选择。

长平之战绝不是“是否该接收上党”的问题,而是“如何有效防御”的教训。

赵国决策具有战略必要性,但执行层面存在重大失误。

军事层面,赵国第一时间应该派廉颇率主力进入上党,或许能让秦军不敢来攻。

外交层面,赵国接收上党后,未能有效联合韩、魏、楚等国,反而因贪利被诸侯视为挑衅的一方,道义上没有占据先手。在后期僵持阶段,秦国通过厚待赵国使者郑朱,向各国制造了“秦赵和解”的假象,轻松瓦解了六国合纵的机会。

后勤层面,赵国应该提前储备粮食,争取齐国提供援助。

正因为几个领域都出现了失误,才导致一个正确的战略选择,收获了一个悲剧的结局。


五、大国开战即决战!

冷战时期,美苏一直没有直接冲突,因为形成了恐怖的核平衡。

冷战结束后,美国全力以赴削弱俄罗斯,不断推进北约东扩,2022年引爆了俄乌冲突,将俄罗斯拖入战争。

对于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就是俄罗斯与北约的生死之战,意义不亚于长平决战!

幸运的是,俄罗斯自身资源丰富,背后还有很多国家开展正常贸易,使俄罗斯得以维持至今。

尽管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试图拖垮俄罗斯,但是最终未能奏效,俄罗斯反而借势发展。

即使面临这种局面,特朗普拿出的策略依然是试图与俄罗斯缓和关系,联手瓜分乌克兰的利益。

能够让疯狂的特朗普选择怀柔的原因有二:

一是俄罗斯世界第一的核武器和核打击能力;

二是面临中国挑战。

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中国终究要面对美国的攻势。

很多人认为中国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强力捍卫本国利益,包括巴拿马运河等关键要地。

这种强势战略,首先需要辨明,哪个地方是大国必争之地。

大战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情绪主导。

无论如何,大国博弈不能有侥幸心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皇威廉二世以为英国英国不会对德国宣战,然而英国就宣战了,并且是不死不休。

大国对决,开战就是决战,不能有侥幸心理。

这是历史的教训。

互动话题:

如果穿越回战国,面对冯亭献地,你会支持赵王接收上党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