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房奴家庭到底背负着多大的压力?

截至2024年底,深圳共有64万户家庭背负房贷,户均贷款417万元。以当前3.15%的房贷利率计算,若贷款期限为25年,每月需还款2.01万元;若缩短至15年,月供直接飙升至2.91万元。

这意味着,这些家庭的月支出中,至少有2万元要交给银行,相当于每天先赚700元才能维持基本运转。但更残酷的现实是,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收入与支出的巨大鸿沟。

根据深圳期普数据,2024年全市人均可支配收入仅8.1万元。若按国际合理的30%月供收入比计算,一个三口之家的年收入需要达到80.4万元,才能覆盖25年期的月供,这相当于普通家庭收入的10倍。即便将比例放宽到60%,家庭年收入也需达到40.2万元,仍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近5倍。

为什么说深圳房奴的压力已经到了临界点?

先看看深圳的收入情况,在深圳城镇在岗职工里,只有金融、采矿、电力、燃气等7个行业的年均工资能超过20万元。就说金融行业吧,人均年薪44.6万元,看起来挺高,但要是想覆盖2.01万元的月供,夫妻俩都得在这个行业里排到前50%的收入阶层。要是其中一方失业或者降薪,那家庭的现金流立马就紧张起来,压力山大。

除了普通的按揭贷款,还有很多家庭是通过经营贷来买房的,这种贷款一般是三年一评估。2024年就有超过10万亿的经营贷到期。就说深圳有个业主三年前用价值700万的房产抵押贷了560万。可如今,房产评估价跌到了480万,续贷的时候,还得额外补缴80万元的差额,不然就面临被法拍的风险。这类家庭的月供压力比普通房奴更高,可因为这些操作有些违规,数据都隐藏得很深,很难被发现。

再看看过去4年,深圳一共成交了35万套房产,占到了当前房奴家庭的55%,这些家庭大多是高位接盘,杠杆率还普遍超过70%。现在他们不仅收入减少了一半,房子的价值也在缩水,简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说2020年有个业主花了800万,买了前海的一套房产,现在市值可能只剩500万,可贷款余额还有600万,直接就陷入了负资产的困境。

面对这64万户家庭的困境,政策层面真的需要拿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了。

首先,央行可以参考香港的经验,定期披露房奴家庭的月供收入比、断供率等核心数据,提前给市场打个预防针。比如,2025年深圳首套房贷利率已经降到了3.45%。但对于那些存量高利率贷款,比如2019年5.8%的利率,能不能允许追溯调整到LPR+250基点呢?这样算下来,每个月能少还4736元。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对于那些因为房产评估价下跌而无法续贷的家庭,能不能延长贷款期限或者允许部分本金展期呢?这样就能避免大家集中抛售房产,引发市场的踩踏效应。

再看看深圳2025年公积金贷款的政策,最高额度提升到了231万元,多子女家庭购买二套房,还能享受首套房政策。这可真是个好消息,能直接缓解不少家庭的月供压力。

说到底,深圳房奴的困境其实是高房价和收入增长放缓之间的矛盾爆发。对于个人来说,一定要警惕收入幻觉。哪怕你身处高薪行业,也得预留至少24个月的应急资金以防万一。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精准识别风险群体,动态调整纾困措施,才是避免楼市硬着陆的关键。毕竟这64万户家庭的命运,早就和这座城市的未来紧紧绑在了一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