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援引《日本经济新闻》网站报道,英国国防部近日宣布,以“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航母打击群将出发前往“印太地区”。航母打击群预计将于夏季停靠日本港口。届时将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举行联合演习。报道称,这是英国又一次向“印太地区”派遣航母打击群。上次发生在2021年,当时派遣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前往“印太”。“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将从英国朴次茅斯出发。航母搭载隐形战斗机F-35B,并有驱逐舰和补给舰伴航。
在为期8个月的部署期间,航母打击群将搭载4000名英国军人,其中2500人来自海军,592人来自空军,约900人来自陆军。英国国防部网站称,部署期间“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将穿越印度洋,与美国、印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伙伴国进行演习和港口访问,并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参加“护身军刀”演习,之后还将与日本自卫队一起进行联合训练并访问印度港口。英国国防大臣约翰·希利表示,“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将搭载24架F-35B战斗机,这次行动将展示英国在世界各地部署军事力量的能力。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资料图)
值得一提的是,“威尔士亲王”号作为英国皇家海军目前仅有的两艘航空母舰之一,可算不上是什么“杀手锏”。该舰曾因消防系统管道问题而遭遇浸水事故,导致多层甲板被淹,电气设备和线路损毁。在与加拿大和美国的海军联合演习时,仅仅驶离朴茨茅斯100海里,就因右舷螺旋桨外部联轴器故障停滞不前。尽管英国高层对此信心满满,但外界对于“威尔士亲王”号的实战能力持保留态度。随着“威尔士亲王”号即将再度出发,我们不免要问:这次行动会不会再次沦为国际笑柄?
最近几年,英国皇家海军的资金状况很不乐观,缺钱严重影响到了皇家海军的发展,典型的例子,就是皇家海军削减了26型导弹护卫舰的采购数量。另外因为缺钱维护,皇家海军被迫决定提前退役一部分45型导弹驱逐舰。要不是真的没有法子,皇家海军绝对不会这么做,要知道这几年,全球军事大国在海军层面的竞争,可是非常激烈的,基本都在扩编舰艇数量。不仅如此,据英国《每日邮报》日前报道,英国皇家海军消息人士称,由于资金问题,英国的第二艘航空母舰“威尔士亲王”号的未来面临威胁。消息人士担心耗资35亿英镑建造的“威尔士亲王”号可能会被封存或以较低的价格卖给一个友好国家。这一幕在2028年前或许会变为现实。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资料图)
这是英国自2021年“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之后,第二次向印太派出航母打击群。区别在于,这次英国在“面子工程”之外,试图强化实质性军事合作:与日本讨论“武器等防护”适用问题,成为继美国、澳大利亚之后第三个享受自卫队保护的非亚太国家;与澳大利亚、印度等区域盟友深化联合演练频次,强化所谓“安全共同体”;并拉上加拿大、挪威、西班牙等北约边角国家随舰参与,用多国旗帜营造“正义阵营”的幻象。但事实远没有这些宣传口号光鲜。
事实上,英国海军的这一举动更多是一种政治姿态,意在向美国表忠心,同时展示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然而,这种做法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引发更多的问题。英国对待胡塞和中国采取了明显的双重标准。英国人将自身定义为“规则制定者”,而中国被框定为“规则接受者”。英国政府认为,只要展示足够的军事力量,中国就会像当年一样作出妥协。然而,这种思维方式早已过时,中国不再是19世纪的中国,英国也无法再凭借炮舰外交,来实现其战略目的。
北约秘书长吕特(资料图)
在即将访问日本之际,北约秘书长吕特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约和日本计划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和防务工业合作,将双方的伙伴关系提升到新的水平。据共同社6日报道,吕特计划本月访问日本,此行将是他自去年10月担任北约秘书长以来首次访问“印太”地区。日前,吕特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要将北约与伙伴的合作“实质化”。他提到扩大与日本的联系,以及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韩国的联系,以便在工业生产、创新以及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数据交换等领域展开合作。
吕特此访主要是想向外界表明,北约的功能没有被弱化,并试图继续在亚太扩大北约所谓的“影响力”。然而,北约内部正处于分歧加大、裂痕加深的背景下。首先,美国的政策发生了改变,这意味着北约内部的凝聚力和主导力呈现出极端涣散的状态。其次,北约在亚太国家中的形象比较糟糕,大多数亚太国家并不乐见北约在亚太地区功能和制度的加强。另外,北约内部的欧洲力量对北约“亚太化”有着不同的意见,更多的声音是希望北约能够聚焦欧洲的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