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足踝疾病治疗中,武勇常常发现,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很少,术前教育与术后康复的环节缺失,也让一些病人错失了治疗与康复的黄金期。他一直想尝试“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直到遇见了美中宜和才将其付诸实践。

撰文 | 郭雪梅

责编丨汪 航

今年60岁出头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医生武勇,从医生涯中有两次重要“转型”。

一次发生在1998年。原本在创伤骨科领域工作多年的武勇,被分入了足踝疾患治疗组。此后,他几乎从零起步,成为国内足踝外科特别是开展踝关节置换手术的顶级医生之一。

另一次转型则是在他临近退休之际。武勇加入知名非公医疗机构美中宜和,开启了他的“二次创业”。

对武勇来说,这或许是他医生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他的目标是,将美中宜和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的综合能力提起来,同时带出一个高水平临床团队,将自己在公立医院中未能实现的愿望付诸实践,建立以病人术前教育、术中精准规划与操作、术后积极康复为内涵的“临床康复一体化”治疗模式。


美中宜和骨科与运动中心负责人武勇正在看诊

“我对美中宜和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未来,我将慢慢转向团队培养,这或许比我自己亲手做手术更有意义。”武勇说。

成为一个足踝外科“新人”


武勇的从医之路充满了“意外”与“转折”。他最开始学医,是由于高考时出现身体原因,发挥失常,与原本报考的基础医学专业失之交臂,最终被北京医科大学(现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在踏入足踝外科之前,武勇已在创伤骨科领域深耕多年。在北京医科大学求学期间,他就对创伤骨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他进入北京积水潭医院,在创伤骨科领域积累了30多年的经验。

对他来说,创伤骨科有着迷人的魅力,“它(创伤骨科)是一个治疗后就立竿见影的学科,比如血肉模糊的肢体,或者骨折很厉害的患者,经过我的治疗,你可以变成一个完全正常的人,这种成就感非常强。”

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是国内顶尖的骨科专业科室。在医院工作期间,武勇也随着科室的发展,经历了更高层次的专业锻炼。直到1998年,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进行了一次专业细分,武勇被分配到了足踝疾患治疗组。

在当时,公众对足踝疾病的认知度很低,很多骨科医生也知之甚少。据武勇了解,在医院里,大概只有矫形骨科的医生在真正从事足踝疾病的治疗。

起初被分配到足踝疾患治疗组的那几年里,武勇的工作重心仍然集中在创伤骨科这一更广泛的领域,随着他对足踝创伤这一专业领域有了全面和深入的掌握,他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足踝疾病是一个极具潜力且重要的发展方向。

从此,武勇下定决心要深入学习并精通这一领域。

花20年建立一个足踝外科


相对国内其他医院而言,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算是“后来者”。2018年3月1日,在医院及领导的多方支持下,积水潭医院的第八个骨科专业科室——足踝外科才正式成立。这也是积水潭医院最新成立的亚专业科室之一。

在这之前的20个年头,武勇和其他足踝治疗组的医生都处于“靠自己打拼”的状态。武勇告诉“医学界”,在早期,他只能靠短暂的出国学习、个人多看书、与同行交流来了解足踝外科的临床知识。

1998年足踝治疗组成立以后,武勇借多次赴德国、美国、瑞士等地交流教学的机会给自己“补课”,除了学习创伤骨科知识外,他还去了一些国外足踝外科领先的医院参观和学习。

与膝关节、髋关节相比,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手术难度更高。武勇是国内最先开展踝关节置换手术的医生之一,从2005年至今,他已顺利完成超过800例踝关节置换手术。


武勇为足踝患者做手术

武勇介绍,在所有关节置换手术中,踝关节置换是唯一一个关节不脱位、将假体放进去的手术,操作空间小于5厘米,这对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极高,且有很长的学习曲线。

1998年左右,他作为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简称AO/ASIF)讲师团成员,参加了相关培训,成为最早接受AO教育的国内学者之一。

除了自己学,武勇还在创伤骨科的时候,就在科室内组建了足踝学习小组,每周二下午,他会带领小组成员共同学习,一直坚持到足踝外科科室成立。

这些努力,为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武勇告诉“医学界”,2018年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一经成立,便进入全负荷运转状态,“我们几乎没有经历一般科室所要经历的漫长培育阶段。尽管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成立时间较晚,但其发展速度却非常迅猛。”

在短短7年时间里,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就在全国患者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从当年的弱冠少年茁壮成长为健壮的青年人。

当然,这与武勇后来在足踝外科开展的一系列创新尝试也密切相关,比如他提出了作为高水平医院,积水潭医院的科室发展应该从单纯的临床工作逐步走向科研型临床的方向,进而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足踝外科医生的“第二春”


临近退休时,武勇接到了美中宜和向他抛来的橄榄枝。

早在2022年,武勇就与美中宜和有过接触。当时,美中宜和广为人知的还是其在妇儿领域的成就,但实际上,近10年里,美中宜和已逐步发展出辅助生殖、医疗美容、肿瘤等业务板块,走向了多元化和综合化。

武勇告诉“医学界”,过去从医的几十年里,他一直想尝试“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即术前教育、术中的精准操作以及术后康复的一体化,但这个想法在公立医院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公立医院对床位使用率、周转率都有要求,医生对病人的治疗都处于快节奏的状态。“住进来一波病人,就着急快点排完手术,病人伤口没有问题就赶快安排出院,接着来下一波病人。”

此外,公立医院医生和患者的沟通、交流很少,术前教育与术后康复的环节缺失,也会让一些病人错失了治疗与康复的黄金期。

在武勇看来,这种治疗是“不全面的”。一番了解后,他发现美中宜和在骨科中心建设方面的设想与自己一致,便萌生出了共同做事的念头。


武勇在美中宜和年会现场,与骨科中心全体人员大合唱

2023年,美中宜和正式成立了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武勇是最早一批在这里多点执业的医生,“最开始我只出门诊,但第一天出诊就让我特别吃惊,病人数量太多了。”中心运营两年后,武勇正式加盟美中宜和,担任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负责人。

如今,他充满热情地投入到这项新的工作当中,致力于将自己在公立医院未能实现的愿望付诸实践——为患者提供足踝疾病全面的治疗与康复服务,并将自身在足踝外科方面的经验传授给更多年轻医生。

在美中宜和做什么?


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北京,骨科专科医院众多,设有骨科科室的医院更是不计其数。作为一名新入局者,美中宜和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何以突围?

“医学界”了解到,经过两年来的探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中心定位于“提供临床康复一体化,追求患者的最佳功能恢复”,首创骨科医生与康复师1+1一体化诊疗模式,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康复方案,以期获得较好疗效。

具体而言,为患者诊疗的骨科医生会与康复师在围手术期紧密结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康复目标和计划,骨科医生会阶段性参与患者康复期计划的评估与调整,并实施疼痛管理下的治疗和康复,以帮助患者实现最佳功能恢复。


2025年3月3日,美中宜和骨科与运动中心在新院区正式开诊

武勇指出,康复锻炼并不只局限于手术后的病人,很多疾患完全可以通过专业的康复锻炼、疼痛管理、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支持等方面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康复锻炼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美中宜和骨科和运动医学中心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设了与临床治疗有机结合的康复体系。

在积水潭医院工作期间,武勇非常注重科室的人文关怀建设,比如对那些需要站立检查脚部的患者,科室曾专门设置保暖垫,以确保患者在冬天检查时不会感到脚冷。来到美中宜和后,他坚持了这一理念。

武勇介绍,在美中宜和目前所实行的策略里,重点建设了病人管理系统,配备了个案管理师,主要负责患者的疾病教育、住院前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随访和其他跟踪工作,与病人建立紧密的联系,随时为病人解决在治疗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此外,团队还专门设有心理医生,以帮助患者去更好地理解自身疾病,充满自信地接受积极治疗。

未来5年,武勇对美中宜和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的发展充满信心,无论是患者量,还是技术、人才,他都抱有很高期待。但对于自己,武勇很谦虚地表示,他还处于“转型攻坚”的阶段。

如何将自己的足踝外科经验逐步传授给更多年轻医生是他如今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这与年轻的美中宜和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一样,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