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成长越明白为人父母的艰辛,也逐渐意识到回报父母的必要性,那你是怎样理解「回报父母」的呢?很多人脑海里一闪而过的都是:「我要努力挣更多的钱,早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吧!
父母退休,年龄还不是太大,身体健康的话,也不会缺钱。可以帮你照顾孩子,甚至经济扶持。你们小夫妻去外地打拼,如果有前途,可以离开你的父母,父母也可以随你们去外地。这就看你们全家如何统筹兼顾,相互体谅与支持。
要是能一辈子都在爸爸妈妈身边就好了。一直一直陪在他们身边……可是不行啊……他们会变老,会需要我们的照顾,会依赖我们,会变成小孩子,我们也需要长大,要去组建新的家庭,做别人的爸爸妈妈。我也不想长大啊,我想永远做爸爸妈妈的女儿,和他们每天都能在一起……好想他们,想回家……想爸爸妈妈……
俗话说:“老伴,老伴,老了是个伴。”人老了,若失去了相濡以沫大半生的老伴,无疑是一件令人伤心又无奈的事情。
父母和公婆都很爱我们,婆婆看孩子,陪伴的比较多,现在娃大一些了,我就想带着娃多回娘家住住,多陪陪爹娘。
在农村,一年给父母多少钱养老,不在于多少,而在于那份孝心。如果自己挣的多就多给点,挣得少就少给点,给多给少父母也不会说什么,更不会嫌弃什么。
失去人性的孝真不知道为什么会在号称文明古国几年年历史中屹立不到。提起孝字无不充满着浓浓的的腐朽与压抑,吃人与不平等。
其实小时候并不懂,一直被严密关爱的人,往往成熟的迟,我的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勤劳成了他们活着的基调,尤其是我的妈妈,她最常挂嘴边的话就是,不要怕苦,如果你困了,你就坐着眯会,一会就醒了,就又有力气干活了,无数个夜晚,她就是这么熬过来的,偏我像我爸,特别能睡,实在汗颜 。
尽可能的投父母所好,以他们喜欢的方式满足他们--前提是相应条件能满足的情况下!
老年人不管身体好坏,他们最缺的不是钱,缺的是儿孙的陪伴,钱对于他们来说意义不大,在你有能力的时候,拿点老人可口的食物,去陪他生活几天比什么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