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落下帷幕,近200个国家经过激烈谈判,最终达成一项历史性协议,首次明确呼吁全球逐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国,其减排路径和绿色转型战略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全球共识:逐步淘汰化石燃料
COP28通过的最终文本明确提出,各国应“以公正、有序的方式推动能源系统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尽管协议未设定具体的淘汰时间表,但这一表述被视为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突破。欧盟、小岛屿国家及部分拉美国家强烈要求写入“逐步淘汰”条款,而产油国则主张“减排”而非“淘汰”,最终措辞体现了多方妥协。
中国角色: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期间重申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并强调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减排责任。数据显示,中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已超40%。此外,中国宣布将启动全国碳市场扩容,纳入水泥、钢铁等高耗能行业,进一步推动市场化减排。
争议与挑战
尽管协议获得广泛认可,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资金和技术支持上仍存分歧。非洲国家代表指出,若缺乏每年1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承诺,许多地区难以实现能源转型。与此同时,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再创新高,欧洲热浪、东南亚洪灾等灾害加剧了减排紧迫性。
COP28的成果标志着全球气候行动迈出关键一步,但具体执行仍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在平衡经济增长与低碳转型中的实践,或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重要参考。未来十年,各国能否将承诺转化为行动,将决定《巴黎协定》目标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