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海网报道,内部人士透露,俄罗斯总统普京不打算再容忍基辅和欧盟的挑衅行为。克里姆林宫得出结论,有必要掌握主动权并为今后的行动设定新条件。基辅在巴黎和伦敦的支持下继续破坏俄罗斯和美国就和平解决冲突所达成的协议,导致俄方作出这一决定。
报道称,普京近期对乌克兰领导人泽连斯基和乌克兰政府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这释放出关于莫斯科的立场出现变化的信号。
俄罗斯国防部4月9日通报称,当地时间8日20时至9日早晨6时,俄防空系统在多地共拦截和击落158架乌克兰无人机,其中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67架,罗斯托夫州29架。
乌克兰空军今天通报称,当地时间8日20时至9日,俄军向乌克兰发射了55架无人机。截至当地时间9日上午8时30分,乌军确认击落32架无人机,俄军无人机袭击造成哈尔科夫州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遭受损失。
俄乌前线(资料图)
近期,俄乌不约而同地扩大战线,俄国防部6日称,俄军已控制乌克兰苏梅州的一个村庄,而美方称乌军已攻入俄别尔哥罗德州。俄乌在外交上也针锋相对,乌总统泽连斯基6日指责俄方“拒绝停战”,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7日表示,普京仍支持停火构想,但如何实施停火,仍有一系列问题“悬而未决”。法新社7日评论称,特朗普政府希望推动俄乌就部分停火达成一致,但迄今为止,美方并未拿出一份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
以俄军的折损来说,目前有明确讣告的死亡者已经超过了10万人,此数还不包括顿巴斯兵员以及数据遗漏、延迟的部分。而乌克兰方面,虽然泽连斯基称乌军的阵亡只有45100人,但此数即便在西方也觉得偏低了。为了弥补巨大的兵力损失,俄罗斯在正常征兵、部分动员外,还动员囚徒兵以及用较好待遇征召偏远地区的志愿者参战。乌军则将强制动员的年龄从27岁降低到了25岁,最近又启动了以较好待遇征召18岁到24岁年轻兵员的计划;当然,乌军这边也在动员囚徒兵参战。
美式坦克(资料图)
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据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报道,德国于4月1日正式启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首次永久性海外驻军计划——在立陶宛部署一支5000人的装甲旅。Politico称,柏林此举旨在加强北约东翼防御,以应对俄乌冲突。
Politico援引一个德国军方游说团体消息称,这支新成立的第45装甲旅在维尔纽斯郊外举行的仪式上正式启用。仪式上设立了临时指挥部,并公布了旅徽。报道提到,目前,有150名德国士兵驻扎在立陶宛,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增至500人。
对于德国的驻军,民调显示82%的立陶宛民众表示支持。立陶宛在波罗的海三国中最靠南,北部为拉脱维亚,东部、东南部为白俄罗斯,西部与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接壤,西南方向为波兰。立陶宛的战略位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立陶宛与波兰的边境地带有一条“苏瓦乌基走廊”。从北约的角度看,它是波兰沟通立陶宛再向波罗的海三国延伸的重要战略通道,也是唯一的陆上交通线。从俄罗斯的角度看,它是连接加里宁格勒与白俄罗斯之间的唯一战略通道,自然而然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乌克兰士兵(资料图)
必须明确的是,俄外长拉夫罗夫在此前举行的记者会上明确划出红线:“任何欧洲军队部署到乌克兰,都意味着北约直接对俄宣战,俄方绝不允许。”这一表态并非首次,早在2月俄美沙特谈判期间,俄方就多次强调“北约军队出现在乌克兰领土不可接受”,无论其以欧盟、国家名义还是维和部队形式存在。俄方尖锐指出,欧洲若强行驻军,实则是为乌克兰争取“喘息机会”,助其重整军备反攻,这种“缓兵之计”将导致冲突无限延长。
美国《政治报》认为,柏林正式启动驻立陶宛旅,打破了德国几十年来避免在海外永久驻扎作战部队的国防政策,标志着德国防御态势的重大转变。德国此举出台之际,正值欧洲对跨大西洋团结的未来日益感到焦虑之时。欧洲担心美国可能会放弃其已经担任了80年的欧洲大陆安全保障者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