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阮占江 帅标 通讯员 郭艳兰 肖晨威

在湖南郴州资兴市兴宁镇综治中心的“智慧防控”平台前,工作人员轻点鼠标,2.3万个视频监控构建的“天网”系统实时捕捉着城市脉动;在唐洞街道“民生老嗲”调解室,调解员用方言俚语化解着家长里短;市级“一站式”矛调中心里,心理咨询师正通过沙盘推演疏导当事人的焦虑情绪……这座连续19年保持“湖南省平安县市区”荣誉的山水之城,正通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深度实践,书写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

三级联动 打造群众诉求“终点站”

走进资兴市综治中心服务大厅,“六中心两协会”的标识格外醒目。这个“治理综合体”,整合了政法、公安、信访等18个部门的服务职能,群众在此可实现矛盾纠纷调处、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事项一窗受理,构建起了“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的基层治理体系,让综治中心成为群众“解事”“解忧”的前沿阵地。

“过去群众解决纠纷要跑七八个部门,现在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事。”市综治中心负责人指着服务流程图介绍,市级中心创新“常驻+轮驻”机制,法院、司法等6个部门常驻,卫健、妇联等N个部门按需进驻,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核心枢纽”。

这种“物理整合”带来“化学融合”的效应,在乡镇街道表现得尤为明显——“五中心合一”的创新实践让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兴宁镇将综治、信访、法律服务中心等整合运作,独创“瑶老倌”调解品牌,用少数民族特有的“火塘议事”方式化解边界纠纷。

村(社区)综治中心则发挥“神经末梢”作用,全市232个调委会将数万名网格员、法律明白人纳入体系,形成“15分钟调解服务圈”。

多元共治 推动矛盾化解“全链式”

走进资兴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导览屏上实时滚动着“调解专家库”“心理服务专家库”名单。“群众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专家人员,点对点提供解纷咨询服务,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建议和法律支撑。”市综治中心负责人说。这种专业化调解力量的培育,正是资兴构建“立体化”调解体系的缩影。

资兴市依托三级综治中心,打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构建起市、乡、村三级联动,行业部门协同的“大调解”格局。整合信访、司法、心理服务等资源,创新“托管式”“心调式”“智调式”三维解纷法,推出“民生老嗲”“瑶老倌”“政法老兵”等特色调解品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成效日益凸显。

此外,市“一站式”矛调中心充分发挥“调解协会”“调解专家库”“心理服务专家库”等作用。有效化解了30余起医疗纠纷和10余起校园纠纷。这种“技术+法理+心理”的复合型调解模式,真正将问题吸附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全周期防控 绘就智慧治理“新图景”

“多亏了‘天网’摄像头,我家走失的老人3小时就找到了!”家住兴宁镇的李女士在综治中心的“智慧防控”平台上,看着民警通过视频轨迹回放锁定老人位置,激动不已。资兴市搭建的综治“云平台”,整合了 2.3万个视频监控、1.2万路网格巡查数据,构建起“天网+地网”立体防控网,2024年协助侦破案件127起,找回走失人员82名,刑事、治安发案同比下降 40.29%。

针对重点人群管控,平台推出“五包一”精准帮扶模块展现出科技温度。网格员通过手机端实时上传走访记录,预警信息自动推送至相关部门。“现在每天走访数据实时上传,既规范了工作流程,又守护了帮扶对象安全。”网格员小李展示着手机端的“平安资兴”APP。

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的数字化转型同样亮眼。综治中心链接“少年法学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资’引未来未检品牌工作室”等资源,设立“12355青益家园”,构建“心理咨询+危机干预+成长赋能”服务体系,2024年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10余场次,服务青少年200余人次,成功干预心理危机个案8起。

“现在我们既能‘键对键’实时监测风险,也能‘面对面’精准服务群众,真正实现了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防火’。”市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演示着平台的智能分析功能,屏幕上实时跳动的矛盾纠纷热力图,正为基层治理精准“画像”。

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善治”,资兴市通过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打造出“事前智能预警、事中多元化解、事后跟踪回访”的治理闭环。

“让每件诉求都有回声,每次调解都见公正,这才是新时代综治中心的应有之义。”市委政法委分管副书记介绍,2024年全市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4.5%,群众安全感测评位列全省前列的数据背后,是38万资兴人对“家门口解纷”模式的真心认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