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观(ID:xinnengyuanqianzhan)原创
全文2685字,阅读时间6分钟
零跑汽车已经打开了爆款密码。
4月10日,零跑B10正式上市发售,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9.98万-12.9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零跑将搭载激光雷达和高通双旗舰芯片的高配车型做到了11万元级。
极具诱惑的价格也让全球车型零跑B10上市仅1个小时就大定10016辆。
图/零跑B10上市1小时大定超1万台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零跑以微型车T03起家,在2025年3月首次以37095辆登顶新势力销冠,跑通了“低价高能”商业逻辑。如今,它又要用B10向10万-20万元级市场的“卷王”比亚迪发起猛攻。
尽管势头正盛,零跑因低价策略引发质量争议和技术壁垒尚未建立的双重困局,始终伴其左右。这显然也是电动汽车马拉松比赛中,零跑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
1.零跑用“跟风”截胡了理想?
零跑创立于2015年,是和“蔚小理”一同出道的新势力。但,受目标客群不明确的影响,其早期推出的代步小车T03和双门小跑S01车型并未在市场掀起太大浪花。
2020年-2022年,零跑汽车销量分别为1.1万辆、4.3万辆、11.1万辆,始终徘徊在新势力末尾。
彼时,在大多数消费者眼中,零跑汽车的定位似乎更像“老头乐”。最后入手了小鹏G3的张帅(化名)表示,他当时试驾完T03,就觉得零跑像老年代步车品牌,和科技感完全不沾边。“那时候零跑就是个小众品牌,路上几乎看不到,身边的年轻人买车也基本不会先考虑T03这种车,感觉开这种车没个性,只是图个便宜方便。”
图/零跑T03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意识到产品布局存在明显不足后,2023年起,零跑汽车开始调整战略,聚焦家庭用户的需求,企图以高性价比、大空间和增程式破局。截至目前,除了微型车T03外,其旗下主销的C11、C10、C16等C系列产品均采用了增程和纯电双动力形式,定位SUV。
业内人士认为,零跑的思路很明确,动作也很简单,那就是主打一个“半价理想。”
事实证明,复刻理想的打法,搭配上只有其一半的价格,确实让零跑的销量规模实现了进一步增长。不仅在六座SUV细分市场成功突围,还在今年3月份超越理想与小鹏,首次登顶新势力冠军。
零跑C16车主池先生选择零跑的原因代表了不少车主的心声。“我想要六座大空间和智能驾驶,但理想L6最低配要近25万元,而零跑C16顶配18万就能拿下。虽说零跑的C系列有小理想之称,但对我来说只要配置和空间够用,且价格更低,就是我的优选项。”
图/零跑C16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江苏的徐先生原本心仪的车型是理想L系列,但基于家庭支出的考量,最终选择了零跑C11。“理想的家庭场景确实打动人,但价格门槛太高,后来试开了下朋友的零跑C11,发现空间和理想差不多,顶配版价格却便宜12万元。虽然品牌弱一些,但省下的钱够孩子两年学费了。”
图/零跑C11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可以看出,零跑的车主与理想L系列的潜在客户在需求上有诸多重合,比如都倾向选择宽敞的SUV,能够满足全家出行需求。
但,受制于预算有限,既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又只有理想价格一半的零跑便自然而然成为了他们的优选项。
2.零跑的未来,想多给自己找个“标签”
不可否认,凭借高性价比策略与“小理想”概念,零跑确实打开了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量红利逐渐收窄,各车企也开始聚焦下沉市场,由此,零跑所在的10万元-20万元赛道必然会压力倍增。
可以预料的是,若依旧仅凭低价来抢占市场份额,最终不仅难以在市场站稳脚跟,甚至还要面临将份额还回去的结局。
所以,零跑汽车试图在技术与品牌之间寻找平衡点——既要守住性价比优势,又需建立技术标签以应对行业变局。
3月3日,零跑汽车与中国一汽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展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
图/零跑与一汽合作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同月,零跑B10开启预售,该车型基于零跑最新的LEAP 3.5技术架构打造,宣称可实现软硬件超级集成和超级智能。另外,按照零跑汽车官方规划,将在2025年下半年推出城区高阶智驾功能,并通过免费OTA升级的方式推送给用户。
图/LEAP 3.5超级集成技术架构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全域自研让我看到零跑汽车对技术的追求,这会让我更愿意去考虑购买零跑的车型。”
“零跑在智驾方面的努力,让我看到了它对待消费者和市场的诚意,希望日后它能把技术做得更扎实。”多名消费者坦言道。
也有部分消费者认为,目前零跑在智驾领域虽然已有扩张趋势,但相比头部企业还是有些差距,这让他们对它的全域自研成果的可靠性存疑。比如,华为ADS 3.0可实现无图城市NCA;小鹏XNGP支持全场景辅助驾驶,而零跑的城区高阶智驾功能尚未落地,高速领航辅助也仅支持基础功能。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也表示,目前零跑在智驾层面与友商们大约差了6-12个月的工程研发时间。
在未来,智驾技术能否真正成为零跑的有力“标签”,助力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仍有待时间检验。
3.“甜蜜”背后,也有隐忧?
抛开“技术标签”是否能形成暂且不谈,零跑销量高增长,并在2024年四季度扭亏为盈的背后,似乎也远非表面呈现的那般尽善尽美。
2024年至今,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关于零跑质量问题的投诉屡见不鲜。其中,车质网累计投诉达885起,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累计投诉达225起,具体包括减震异响、动力系统故障、刹车失灵等。
不少零跑车主在车友群和社交平台发文吐槽,“买零跑本来图性价比,结果麻烦不断,3月10日提的这辆零跑C10 530舒享版,没多久就出现了方向跑偏现象,到现在已经调了3次,四轮定位做了2次。”
图/零跑C10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买车时觉得配置碾压同级,堆料很足,但开了半年就出现车内异响,多次维修仍未解决,真是后悔买零跑。”
更讽刺的是,就在近日零跑将“OTA升级”作为宣传亮点,吸引消费者目光时,各大投诉平台上却频现老车主对升级后车辆出现续航缩水、车机卡顿、功能失效等问题的大量吐槽和抱怨。
此类案例的频频出现,不仅会让零跑老车主寒心,也会动摇消费者信心。
多名零跑汽车的潜在用户表示,零跑性价比虽高,但质量并不可靠,未来当10-20万元市场可选择车型变多时,可能不会优选零跑。
除了产品层面存在隐忧外,零跑去年四季度扭亏为盈的财务数据下似乎也潜藏危机。从现金储备来看,零跑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3.78亿元的数据远低于理想的659亿元、蔚来的193.3亿元和小鹏的185.9亿元。
图/零跑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63.78亿元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观截图
而2025年,面对价格战的持续和市场竞争对手的增多,零跑汽车不仅需要保持性价比优势,还需要持续投入研发和产能建设,由此,其现金流压力恐将进一步加剧。
此外,海外市场作为零跑的另一增长点,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目前虽然零跑在海外布局取得了初步成效,已在全球建立了超400家销售与售后服务网点,2024年出口量达1.37万辆,但零跑这种依赖与合作伙伴渠道的“轻出海”模式恐会因自主控制性薄弱,而缺乏绝对竞争优势。
基于此,对零跑而言,未来真正的挑战或许不仅仅是能否依靠低价持续截获理想的“潜在用户”,而是在10万-20万元级市场与更多对手竞争时,能否将全域自研转化为可靠技术标签,同时守住品控底线。毕竟,单纯靠堆料和价格战堆砌的市场份额,终将会随着下一款低价竞品的出现而流失。
这场电动汽车的长跑中,零跑亟需向市场证明自己不只是“价格屠夫”,更是“价值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