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8 日,武汉的樱花开始飘落第一瓣时,抗癌博主 “橙子” 的微博更新了一条讣告。29 岁的廖双躺在殡仪馆的冷柜里,距离她被误诊为肠胃炎的那个夏天,刚好过去了 1000 天。这个总在视频里穿着明黄色卫衣的姑娘,最终没能战胜直肠癌,却把 “好好活着” 的种子,种进了千万个年轻人的心里。


故事要从 2022 年 7 月的加班夜说起。那时的廖双是广告公司的文案,凌晨两点的电脑屏幕映着她苍白的脸,外卖盒堆成的小山在墙角发着酸腐味。当持续两周的腹痛被社区诊所诊断为 “普通炎症”,她没多想 —— 毕竟年轻就是资本,谁会把腹泻和癌症联系起来?直到九月在协和医院的胃肠镜室,医生盯着屏幕沉默三分钟,她才看见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确诊书上的 “中晚期” 三个字,让这个连感冒都要硬扛的姑娘第一次哭出声。但擦干眼泪后,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注册短视频账号。镜头里,她举着化疗药瓶笑出梨涡:“熬夜赶方案的朋友们听好了,我现在连化妆的力气都没有。” 这条视频有 23 万次播放,评论区全是 “马上去点蔬菜沙拉”“今晚不加班了” 的留言。没人知道,镜头背后的她正被镇痛泵折磨得发抖,止痛片的剂量每周都在增加。

误诊带来的伤害像隐形的毒。廖双曾在直播中展示两张病历:社区诊所的诊断书上,“建议胃肠镜检查” 被划掉,改成 “中药调理”;而肿瘤医院的报告显示,癌细胞已扩散至淋巴结。“如果当时多问一句……” 她没说完这句话,只是对着镜头比了个 “早” 的手势。这个未完成的句子,成了无数年轻人手机备忘录里的警示,那段时间,武汉各大医院的胃肠镜预约量激增 40%。

生命的最后三个月,她的视频越来越短。腊月廿八,病房窗外飘着雪,她举着手机拍床头的日历:“看,我又熬过了一年。” 屏幕上的手瘦得像鸡爪,指甲盖泛着青紫色。有网友问她怕不怕,她盯着天花板说:“怕啊,但我还有好多事没做呢 —— 想教妈妈用智能手机,想带爸爸去北京看升旗,想看看自己能影响多少人好好吃饭。” 这些未完成的愿望,随着她的离世,成了网友们替她完成的约定:有人带父母做了体检,有人开始研究食谱,有人在办公桌贴满 “按时吃饭” 的便利贴。

4 月 3 日凌晨,廖双在止痛泵的嗡鸣中陷入昏迷。临终前她让姐姐打开手机,翻到自己的第一条视频:2022 年 10 月,刚做完手术的她戴着假发,对着镜头比耶:“从今天起,每多活一天都是赚的。” 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在她离世后突破了 1000 万次。评论区最高赞写着:“你教会我们,活着不是拼命奔跑,而是好好呼吸。”

出殡那天,武汉下着小雨。殡仪馆外,200 多个年轻人捧着橙子花束排队送别,他们中有人是从长沙、广州专程赶来的。有人在留言本上写:“因为你,我开始给妈妈打电话说‘少点外卖’”,有人画了幅漫画 —— 穿病号服的橙子坐在云朵上,手里捧着一碗热汤。这些素未谋面的人,用最朴素的方式,纪念这个用生命敲响健康警钟的姑娘。

廖双的微博还在更新,家人定期上传她生前没来得及发布的视频。最新一条是 2025 年 3 月拍的,镜头对着病房的窗户,樱花树的枝桠刚冒出新芽。她的声音从画外传来:“春天来了,记得去看花开。” 视频下方,有网友回复:“今天自己煮了粥,加了橙子片,很甜。”

这个 95 后姑娘的生命,永远停在了春天之前。但她留下的,远比癌症带走的更多 —— 那些被改变的生活习惯,那些对健康的重新认知,那些在深夜里因为想起她而关掉的手机屏幕,都是她用痛苦写下的生命教材。当我们在某个加班的夜晚想起 “橙子”,当我们在点外卖前犹豫,当我们注意到身体的微小不适,都会想起那个在病床上微笑的姑娘。她教会我们,真正的勇敢不是战胜病痛,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认真对待每一顿饭,每一次睡眠,每一个活着的当下。

樱花落尽时,廖双的父母替她完成了最后一个心愿:将眼角膜捐给三位患者。在某个重见光明的瞬间,或许会有一道光,像她视频里的笑容那样温暖,照亮那些曾被她影响的人,继续认真地、健康地走在人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