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名,以工艺为载体,以回收升级再利用为纽带,戚玥琪在中国独立设计师中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手工的温度赋予她的作品穿越时空的生命力,不断走向永续的未来。
条纹上衣、黑色半身裙、立体镂空上衣
均为Yueqi Qi;珍珠耳饰 Pearlona
如果问一位来自广东的设计师对时尚的兴趣是否源于儿时,那得到的答案多半是否定的。戚玥琪成长于广州,纵使是广东的省会,她仍觉得这是个“没什么时尚的地方”,炎热湿润的气候让舒服成为穿搭的第一准则,短裤和拖鞋是街头巷尾的标配。而她的家乡——广东江门开平市,同样看似与所谓的时尚和潮流格格不入。那里遍布着造型各异的碉楼,如城堡般伫立在那片土地上,以“广东省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宏大身份,长久见证着一个个家族的兴衰与时代的更迭。
戚玥琪的好友,摄影师秦梓铭曾应邀来到当地进行拍摄,虽然过去了多年,当时的场景还是令他记忆犹新:“在开平的乡下,那里有精致的民国建筑和翠绿的稻田,整个村子勾兑着一种很华丽的真诚。所有的拍摄场景好像都不需要陈设,阳台上挂着一条粉色毛巾,工厂车间里不知名的金属设备发出绿色的光,还是一闪一闪的,或者是村里设宴吃席饭菜旁的萝卜雕花。那个地方的一切都有点浪漫过头了,像是站在现代社会趋同审美的对立面的最远端,态度平和地教育着大家要放松点。初春下过小雨的夜晚,年轻的模特们顶着前言不搭后语的妆发,穿着没牌子的牛仔裤和丝绒串珠背心骑在破摩托车的后座,大呼小叫地穿过村口的老牌楼,还有亮得扎眼的太阳能路灯......”
虽然和时尚的缘分并未过早到来,但戚玥琪对手工的兴趣却是始于童年,深受岭南传统习俗影响。她还记得,每逢清明,家里都会用纸折出立体形态的服装鞋帽、生活用品,将牵挂与哀思附着其上,烧给逝去的亲人。幼年的她或许不懂其中的含义,却能从这种用一双手和一张纸便可创造出的物件中,感受到一种特别的美感。这颗种子在戚玥琪进入幼儿园后就开始生根发芽。很难想象,在这个阶段就离家住校的她是如何理解和排解远离家人的苦楚。她更是表示,在幼儿园并没有什么朋友,更多时候是“自己和自己玩”。那时玩的东西有限,折纸便是其中之一。她用纸来承载自己的奇思妙想,立体的折纸模型、用纸来手工编织......甚至因为女生都爱美,还想过:”我做的东西是不是可以放在衣服上,会呈现一个怎么样的效果?”
立体镂空上衣 Yueqi Qi
就这样,对戚玥琪来说,手工从一种消磨时间的方式逐渐变成一种依赖,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求学时明确的方向。她对时尚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是从二维变三维,这样形成的东西叫做服装,但从服装到时尚的跨越,还有赖于中央圣马丁的教育和在伦敦的求学经历。在选择专业时,她在时尚针织(Fashion Knit)和时尚印花(Fashion Print)这两个方向犯了难,但因为感觉前者涉及到的手工更多,于是以此做了决定。
在享受想象中的手工的乐趣之前,戚玥琪先意识到了另一个“残酷的事实”——自己所选择的这个“时尚针织”,难度堪称所有专业之首。对于一个艺术类的学科来说,它有点理工科的意味,不仅要掌握很多不同的机器,甚至织法的“排兵布阵”,还涉及到很多数学题。不仅如此,入学后她几乎花了一年的时间来适应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之处。曾经老师事无巨细的辅导方式,被如今的“引导型教学”所取代,每周的课程中,老师的言传身教可能只占15分钟,剩下的时间要靠自己去摸索和实践。“试想,课堂上只有一台机器,被全班27个同学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如果你晚点到,那根本什么都看不清。”课堂上的着急和焦虑,只能用课余不断地自主学习来消解,但对于手工技艺的精进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可以说,没有当时的破釜沉舟,就没有戚玥琪如今在品牌工艺上的不断推陈出新。
而课堂上发生的另一件事,更是让她意识到,手工并不只是手上功夫,更需要缜密的思考作为基石。那同样是入学的第一年,老师布置了一个艺术家调研的任务。戚玥琪在把调研结果交上去后,老师指着贴在文档中的一张灵感图,问是哪位艺术家的作品。她脑子一片空白,并没有答出这个名字。这引来了老师的严厉批评:“连你感兴趣的艺术家都记不住,这代表你没有对自己在做的事情着迷!”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方式,贯穿了戚玥琪的整个大学期间。另一位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被她笑称为“专门请过来问十万个为什么的”。面对学生完成的灵感拼贴薄,这位老师会问:你为什么要用这个颜色的胶带?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粘?如果一个纸没粘好,她则会问:你是故意没粘好,还是说你懒?
我们常觉得艺术与时尚是直觉的产物,所谓的灵感可以是抽象的感觉,因此认为这样的拷问或许有些吹毛求疵。但戚玥琪觉得,在打基本功的阶段,这是很重要的一课,也是在为尚未步入社会的年轻学生敲响警钟。“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厉害的人是不需要讲究灵感的,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才能说直觉。但作为学生,看的东西又少,认知能力又有限,并没有资格讲直觉这件事情。”而对于那个阶段的她来说,“你以为自己学到很多东西了,如果记不住、说不出所以然,那说明并没有认真去学会,这对以后没什么好处,就是浪费时间。真正出来工作后,就会想说为什么有些东西没把它做到极致,是因为懒、时间不够,还是什么原因。”
设计师戚玥琪
除了课堂外,学生时期的两份实习工作也对戚玥琪日后的时装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她在调研过程中注意到伦敦的小众设计师Claire Barrow,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设计师以弥合艺术与时尚边界的前卫创作见长。她的存在可以说刷新了戚玥琪的认知,“原来艺术可以这样玩,原来设计可以这样做,原来可以这么没有边界、这么有趣。”出于这份喜爱,她申请到了去Claire Barrow工作室实习的机会,见证了年轻的独立设计师“用魔法打败魔法”的创业旅程,为她日后做自己的品牌进行了必不可少的心理铺垫。
而另一份实习,则是一段全然不同的经历。进入大三后,班上的同学们都在找正式的实习。戚玥琪了解到一位学长在Chanel工作,她对这种“能做这么多手工的地方”心生向往,于是要到联系方式后投了简历,并顺利通过,成为了班上第一个拿到实习offer的人。来到巴黎,加入Chanel旗下Lemarié手工坊的经历,戚玥琪表示用大开眼界来形容都不够:这里仿佛没有任何限制,有的只是对工艺的极致追求。她还记得有一次,临近系列发布,工坊当时已经基本完成所有的制作,但时任创意总监Karl Lagerfeld从中国回来后,因为一些当地见闻有了新的想法,因此决定更改整个系列的主题,这意味着做好的东西都要推翻重来。听到这个消息,戚玥琪深感震惊,默默怀疑这会不会造成Chanel史上第一次推迟走秀。但更令她震惊的是,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井然有序的协同配合与炉火纯青的工艺技术加持下,居然如期完成了。
Karl Lagerfeld主导下的Chanel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戚玥琪继续透露道,在于工作模式是先有面料,再有廓形。这和大家想象中的先画设计草图,再看适配什么样的面料完全相反。“他会先把灵感发给设计团队,我们就开始根据他的灵感天马行空地去做一些A4大小的sample,刺绣、羽毛、各种工艺都可以。然后Karl会在所有的sample中亲自进行挑选,最后仿佛高考揭榜的时刻,看选上的里面有没有自己的。”如果“上榜”了,喜悦不言而喻,更特别的是还能得到一张他以这个sample为灵感所创作的手稿。另一个给成就感加码的时刻是,会有专门的助理过来向作品入选的人讨教其背后的工艺技巧。这对于彼时仍是学生的戚玥琪来说,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让她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每一次创作,在艺术性和实操性上达到平衡。
四年的求学生涯结束,至于接下来的全新篇章要如何书写,就像每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应届毕业生一样,戚玥琪还没有明确的答案。此时,她在中央圣马丁的学长杨桂东(品牌Samuel Guì Yang的创始人)发来了一个由连卡佛发起的设计比赛,建议她试试。与此同时,即将举办的上海时装周也传来消息,说一位本来在日程上的设计师因故退出,空出一个名额来。此时,手里比较成体系的作品只有中央圣马丁毕业系列的戚玥琪没有过多犹豫,立刻成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Yueqi Qi,“我是什么机会来了,都说‘我能行’的那种。就算我可能不行,我也说我行,先答应了再说,对吧?”
黑色毛绒大衣 Yueqi Qi;
黑色高跟鞋 Giuseppe Zanotti
而事实证明,这份勇气确实立即给她带来了关注。公关公司BOH Project的创始人邱博瀚记得,“2019年在连卡佛的比赛上第一次见到她,当时她和她老公Thomas一起出现,两个人气场超级强大,穿着非常特别,和一众新设计师的内敛形成强烈反差。”而双方的第一次合作——Yueqi Qi的首秀——也随即展开。邱博瀚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当时大家都很稚嫩,但工作的乐趣远远大于困难,“当时她买了一吨的柚子堆在秀场中间,还和卖柚子的阿姨借了她的电摩托,秀前她突然问我这一吨的柚子在秀结束了后怎么办,还真把我问倒了。那会儿大家都很年轻,但是我们之间也都很纯粹。什么秀开始前一起趴在地上剪地毯,到后来为了她的一个视频和朋友们一起创立了一个乐队演奏,很多特别好玩的时刻。”
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Yueqi Qi的风格,那第一个就是“爱”,这个字样不仅成为了品牌的标志性元素,以面料、金属、塑料等各种材质出现在设计之中,更是贯穿于戚玥琪创作的主线。她的第一个系列,也就是当时的中央圣马丁毕业系列,主题“蝴蝶恋人”便是讲述爱情故事。后面一路走来,从杨桂东到邱博瀚,她感觉自己不仅有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也总有贵人与伯乐相助,“我觉得‘爱’是我们所收到的很多的东西,所以希望在设计上可以把爱回馈给观众或者需要帮助的人。”
说起伯乐,时任Gucci创意总监的Alessandro Michele也是其中一位。他在社交媒体上浏览时注意到了戚玥琪的作品,于是在2020年Gucci发布全新项目“GucciFest”线上时装影展时,成立品牌刚第二年的戚玥琪与Charles De Vilmorin、Collina Strada、Stefan Cooke等多位全球年轻设计师一同入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笑称,“刚看到邮件时以为是那种奢侈品牌的新品订阅邮件,定睛一看才发现是合作邀约。”另一个被她形容为“倒吸冷气的时刻”,发生在2023年初。同样是邮件,一位自称Blackpink成员Lisa的造型师的人,邀请戚玥琪为即将到来的科切拉音乐节的演出定制造型。半信半疑的戚玥琪和团队本着“试一试,万一呢”的心态,如期交付了精心打造的作品。一段时间的杳无音讯后,四月份的科切拉舞台上,Lisa穿着Yueqi Qi所打造的金属感连体衣惊艳亮相,悬着的期待终于得偿所愿。这也开启了她的艺人演出服定制业务,人气女团XG就曾多次定向邀约。激增的国际关注之下,Yueqi Qi也开始在海外发布新系列,最近几季都在东京进行走秀。
能得到国内外如此多的认可,Yueqi Qi的第二个关键词至关重要,那就是戚玥琪从小便热爱与践行的——工艺。每一季,团队都会合力研发各种面料工艺,和标志性的爱等元素相结合,展现无法被市场所轻易复制的新鲜创意。这个过程也离不开第三个关键词的参与——回收升级再利用(upcycle)。戚玥琪坦言,最开始实践这个方法,“原因很实际,就是为了省钱”。她回想起上学时,有些项目会提供一些外界捐赠的衣服供学生们进行拆解再造。但那时,“大家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理解到为了什么而upcycle。但是当开始做品牌后,一季季下来,库存面料越攒越多,眼睁睁看着东西被浪费的时候,是真的很心疼。”于是她和团队开始研究,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们利用起来,把布料通过特别的工艺打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让大家不会明显察觉到这其实是库存面料。
就这样开始后一发不可收拾,戚玥琪在一次次的回收升级再利用中,感受到了儿时做手工的快感,这逐渐成为了她的一个设计习惯,也慢慢延展到更广阔的领域。2024年初,戚玥琪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一条“秀场回收计划”,希望收集大家想要丢弃的旧衣,她和团队将通过回收升级再利用的方式赋予其新的意义,呈现在接下来将发布的Yueqi Qi 2024秋冬系列之中,而旧衣的主人也将会被邀请到秀场见证新生。出乎意料的是,活动的反响异常激烈,收来的旧衣堆满了工作室的角落。欣喜之余,戚玥琪也感受到更强烈的责任感,她意识到,关于回收利用的需求远比想象中更大。
于是,戚玥琪加快了主动出击的脚步。一方面,利用身处服装业发达的广州的优势,她来到全国最大的牛仔出口地广州增城。因为严格的出口标准,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吨被淘汰的牛仔产品,而原因可能只是有微乎其微的小破洞,或水洗效果没有达到标准等等,但这都难不倒戚玥琪和团队,她们将收购来的产品变成一件件独一无二的衣服、包包和鞋,手工的温度将瑕疵变成了引以为傲的勋章。
与此同时,她也会主动去联系一些自己想合作的品牌。比如在苹果公司推出的手表Apple Watch刚刚上市的时候,她就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用Apple Watch替代传统高级珠宝。因为方形的表盘很像宝石,屏幕上的画面又可以根据喜好替换,可以做出一些有趣的视觉。于是她立刻把想法和苹果公司进行沟通,“整个沟通过程不到二十分钟,他们二话不说,立刻要了我的地址,寄来了10个回收的Apple Watch。”戚玥琪用自己标志性的串珠手法把Apple Watch包起来做成项链,恰如其分地展现了她想传递的主题:科技跟自然的平衡。
条纹上衣、黑色半身裙、立体镂空上衣
均为Yueqi Qi;珍珠耳饰 Pearlona
像这种非传统材质的回收升级再利用,戚玥琪并不仅仅把它们视为秀场上让人眼前一亮的点缀,而是真正在思考将其融入成衣的可能性。她想到坐飞机等场景时,经常会有一次性的耳机提供,且这种产品更新换代飞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于是她去到华强北收了一批这样的耳机。而使用的方式更是出人意料:她将前面提到的从观众处收集而来的衣服打造成立体的花朵形态,然后把耳机通过缠绕和编织的手法做成花蕊的部分。相比面料的回收利用,这种非传统材质在舒适性、实穿度和清洗的便捷程度等方面肯定稍有逊色,这也是戚玥琪需要攻克的难题,但目前来讲,将耳机作为小装饰点缀于衣服之上,和比较常见的带钻或亮片的衣服一样,手洗或干洗都可以解决。
在最近的2025秋冬系列的筹备过程中,戚玥琪又进行了一次“主动出击”。她想在设计中引入一些不同质感的面料,于是想到了专门为跑车、家居和各种高级品牌提供功能性专利面料的意大利Alcantara。她给其公司总部发了一封邮件,阐明了自己的想法。再一次,正如当初和苹果公司无比顺畅的沟通一样,Alcantara也立刻寄出了多种库存面料。这样的正反馈让戚玥琪从当初那个“机会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答应”的她,一步一步化被动为主动,“有些东西是你想做的,别人可能也有这个想法,但你不主动表达,就可能永远都等不到。”
就像在回收升级再利用这件事上,戚玥琪也毫不犹豫地做了那个先迈出一步的人,她希望用创新的设计与工艺,抹去大家对回收衣物的抗拒和偏见。但同时她也深知,个体的力量十分微薄,“我觉得大家应该团结起来,从设计师到商业品牌,就像Miu Miu近年也发起了upcycle相关的项目,或者去年参加VOGUE China Fashion Fund时,用Marni提供的库存衣物打造决赛作品等,我觉得这都能起到很好的一个带头作用,破除大家的刻板印象。”
毫无疑问,未来戚玥琪与团队将不断升级这场“回收升级再利用”的行动。与此同时,聊起对品牌的期待,她很明确,希望能用Yueqi Qi标志性的工艺连接外界,和大家一起切磋、共同进步。就像多年前在Chanel实习时,令她出乎意料的是,Chanel旗下的手工坊还会为其他高级时装屋提供刺绣、编织等面料工艺上的支持。戚玥琪也想打造这样一个实验室,在这里“异想天开”、大展拳脚。如此这般愿景,让人想起当初那个面对一张白纸也可以妙手生花的女孩。经历伦敦与巴黎的洗礼,她仍回到广州,步调松弛又方向明确地一路向前。这也正应了好友秦梓铭对她的期许:“想干嘛就干嘛,挺好的。”
摄影:Xiaozhi
造型:向准 William
撰文:陈欣颖 Lexi Chen
发型:Li Shuang、Zhang Qi
化妆:Taka Lam
模特:叶日群
制作经理:李都 Du Li
执行制片:颜家兴 Color Yan
选角:Summer Chen
时装统筹:徐蕊
造型助理:Frankie、Yoko Yang、Keke
发型助理:小邹、克杰
化妆助理:Kiki、越越
器材提供:E3Studio
微信设计:小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