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支付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中国内地,用手机扫码付款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连路边卖菜的大妈都会用微信收款。
但同为中国特别行政区的香港和澳门,在移动支付的普及之路上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01、澳门玩转"无现金"
如今的澳门,95%的商家都能手机支付。就连路边卖鱼蛋的阿婆,摊位前都贴着支付宝优惠码。
特别是支付宝和澳门通合作的"碰一下"支付,已覆盖澳门逾千家商户门店,涵盖餐饮、零售、景区等多个行业。
有不少商户透露,如今每日的流水比2019年还要高出20%。
出现这种情况,游客多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移动支付确实省事。高峰期不用排队等找零,加上平台经常搞优惠,自然吸引更多人消费。
而且,移动支付还为他们节省了人力投入,提升了运营效率,带动了商品交易总额和交易量的显著增长。
02、香港还在"数硬币"
反观香港,移动支付普及率却远不及澳门。有茶餐厅老板诉苦:生意越来越差,三年亏了四成。
究其原因,支付方式的不便成为一大阻碍。
比如,有内地游客吐槽:在香港存行李要投硬币,买小吃只收大额现金,感觉像回到了几十年前。
连外国游客都说,香港支付还没曼谷方便,地铁买票居然只能用硬币。
03、其实香港技术不差
事实上,香港并非缺乏移动支付的技术基础。早在1997年,八达通就已经领先全球,成为非接触式支付工具的先驱;
2017年香港还推出了港版支付宝。但商家就是不爱用——有的嫌手续费高,有的怕泄露隐私,还有的觉得现金更"踏实"。
当澳门赌场都能"刷脸付款",内地连乞丐都挂收款码的时候,香港如果还抱着现金不放,失去的不仅是游客,更是发展的机会。
支付便利度直接体现城市现代化水平。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时候放下老一套,跟上时代了。否则,这个称号恐怕就要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