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当地时间4月10日中午,在美国政治权力的心脏地带,华盛顿特区里根国家机场,两架美国航空公司客机在滑行道上发生碰撞,虽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其中一架飞机上竟载有数名美国国会议员。这场毫无预兆的擦撞,不仅暴露了美国航空系统日益严重的系统性崩坏,更令外界开始质疑:在这个“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政治中心,连政客的生命都无法被保障,美国到底还剩下多少安全与秩序可言?
从1月里根机场两架飞行器相撞、导致全部乘员遇难,到如今短短三个月内再次发生机体碰撞事故,美国民航体系正以惊人的速度失控,而作为监管主体的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仍在用“我们将进行调查”这种敷衍式回应搪塞民众愈加不安的情绪。
这一次,美国精英阶层直接“撞进”了这场混乱中。新泽西州众议员乔希·戈特海默在社交媒体上写道:“谢天谢地,大家都安全。”看似轻松的一句话背后,是一种无声的恐慌——连国会议员在美国本土机场起飞前都可能成为“高危旅客”,民众的出行安全又该如何保障?
要知道,里根国家机场不是偏远小镇的简陋跑道,而是首都机场,是国家对外形象的门户,是权力阶层的日常通道,是每一寸土地都应被最高标准管理的地方。而如今,却接连发生高强度风险事件。从军机与民航机相撞,到客机之间机翼直接擦撞,美国航空安全从“高风险区域”蔓延至“高权力区域”,这不只是一个交通事故的警示,而是一整套系统正在瓦解的信号。
而问题根源早已摆在桌面上:基础设施老旧、管理系统落后、自动化程度低下、人工协调失误频发,而监管机构既无改革魄力,也缺足够独立性。FAA早已多次因“偏袒大企业”“审查机制失效”而饱受诟病,其在波音737 MAX两起致命空难事件中的“失职表演”,更成为航空史上的黑暗一章。如今再看,FAA非但未汲取教训,反而在一系列“低级错误”中反复重演灾难预演剧本。
今天,美国政治高度极化、财政分配失衡,基础建设领域早已被边缘化。军费照旧膨胀,情报预算年年创高,数千亿美元撒向海外战争机器,却拿不出一笔像样的预算对民用航空调度系统进行全面升级。现实就是如此讽刺:这个国家能通过太空军监视全球,却搞不定自家首都机场两架飞机的起飞顺序。
然而更令人愤怒的是,事故发生后,华盛顿政客们无人对这一事件提出紧急听证或立法建议,仿佛又是一场可以在“无伤亡”字样下轻轻放过的“乌龙”。可我们都清楚,下一次,也许就没有那么幸运。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每一位乘客、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
在全球局势动荡、地缘冲突不断的大背景下,美国所面临的最大敌人,不是某个外部对手,而是自己内部的制度腐烂和权力僵化。当一个国家连首都机场的飞机滑行都能出错,当精英阶层也沦为制度失控的潜在受害者,这就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文明运行逻辑的崩溃。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次幸运逃生,而是对所谓“美式制度神话”的有力反证。
而对于国际社会来说,这种混乱的象征意义更令人担忧。曾几何时,美国自诩为全球治理的典范,作为航空标准的制定者、航空监管的“金字塔尖”存在。而如今,这个国家在技术上疲态尽显,在监管上漏洞百出,在执行力上形同虚设,却仍试图向世界输出标准、评判他国治理、干涉别国事务。如此“领导力”,只怕已失去了最后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