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王阿姨啊,她现在逢人就说:“以前啊,老是觉得养儿就能防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现在呢,才真正明白,这养老啊,最靠谱的还得是自己得‘硬气’才行。”
三年前啊,王阿姨刚刚帮儿子带完孙子,本想着可以松口气了,哪知道啊,人生就来了个大转折。
她老伴突然就中风住院了,这儿子家的经济压力一下子就大了起来。
没办法啊,王阿姨只能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支付护工费。
说起带孙子这三年,王阿姨那是有一肚子的话。
她回忆起来啊,这带孙子啊,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
有时候啊,孙子奶声奶气地喊着“奶奶抱”,那小模样,真能把王阿姨的心都融化了,别提多高兴了。
可有时候呢,儿媳因为育儿观念不一样,就会给王阿姨冷脸看。
有一次啊,王阿姨偷偷给孙子买了糖果,结果儿媳看见了,当场就把糖果给撕碎扔了,还说王阿姨“惯坏孩子”。
这还不算啥,最让王阿姨伤心的是,等孙子上幼儿园之后,儿子居然跟她说:“奶奶啊,你该回老家享福去喽。”
这不明摆着嘛,好像王阿姨就是个带孩子的工具,用完了就没用了。
后来啊,王阿姨在社区养老讲座上认识了一个叫张伯的“过来人”。
这个张伯啊,是个退休教师。
他可有办法了,用自己的积蓄买了学区房,然后把房子出租出去。
每个月租金啊,不但能把养老院的费用都覆盖了,还能存下钱来呢。
张伯就跟王阿姨说:“我这啊,叫‘以房养老2.0版’。我把房子租给年轻家庭,他们还得帮我带孙子呢。这租金就相当于保姆费了,孙子还能陪着我,多好啊。”
王阿姨一听,眼睛都亮了。
现在的王阿姨,她总结出了养老的三件套。
第一件套啊,就是经济得硬气。
王阿姨每个月都会强制自己存3000元到一个独立的账户里,这个账户啊,就连儿子都不能碰。
她就想啊,自己得有点钱,这样心里才踏实。
第二件套呢,就是健康投资。
王阿姨每周都会去三次老年大学上养生课。
她可重视自己的健康了,每天都会盯着自己的血压血糖数据,比看孙子的作业还上心呢。
第三件套就是社交护城河。
王阿姨组建了一个“银发旅行团”,大家一起出去玩。
他们还用积分兑换民宿呢,去年一年就去了7个省份。
王阿姨笑着说:“现在儿子儿媳周末来蹭饭,我故意把红烧肉装进保温盒,嘿,他们还倒追着我要秘方呢。”
说完,她就开心地展示起手机里的旅行照片。
现在民政的数据显示,咱们国家60岁以上的老人里头,有42%都在帮忙照料孙辈呢。
可是这里面啊,有68%的老人都因为带孙子出现了健康损耗。
所以啊,专家就建议采用“有限参与”这种模式。
就像社区里的李医生,他就做得特别好。
每周就只在孙子周末来的时候帮忙做做饭,其他时间就在老年门诊坐诊。
这样呢,既能挣点外快,又能保持自己的社会价值。
现在啊,夕阳西下的时候,王阿姨的旅行团正在打包露营装备呢。
王阿姨就抚摸着孙子寄来的生日贺卡,小声地说:“养老啊,可不是终点站,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只要我这手还能动,这日子就得我自己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