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6岁退休工资5000,想要找老伴,儿子说除非我把房子过户给他



我是张姨,今年56岁,退休前是小学老师。

老伴走了五年,儿子王强在城里安了家。

这套90平的老房子,就剩我和满墙的全家福作伴。

退休金5000块,在小县城够花了。

可每到夜里,电视声一关,那种静得能听见自己心跳的感觉,实在难熬。

上周买菜摔了一跤,躺了半天才爬起来,那一刻我真怕自己就这么没了都没人知道。

"妈,您就别折腾了!"儿子把茶杯重重搁在茶几上,"都这岁数了还找什么老伴?传出去多难听!"

我捏着李老师送我的十字绣,针尖扎进指腹都没觉出疼。

李老师是老年大学教手工的,老伴走得更早。

上个月他帮我修水管,临走时红着脸问:"张老师,要不...咱俩搭个伴?"

"强子,妈不是要结婚,就想有个说话的人。"我试着解释,"李老师人实在,退休前是水电工,家里..."

"除非把房子过户给我!"儿子突然打断我,"不然您就别指望我养老!"

儿媳妇小芳在旁边帮腔:"妈,现在骗子可多了。您把房子过户给强子,我们才好照顾您啊。"

她指甲上的钻戒在灯光下晃得我眼花,那是我用三个月退休金给她买的生日礼物。

夜里我翻着相册,王强五岁发烧那晚,我背着他跑了两里地去医院。

他大学四年,我顿顿咸菜就馒头,就为省下钱给他买电脑、买名牌。

他结婚时我掏空积蓄付首付,自己却连件新棉袄都舍不得买。

"妈,我同学都穿耐克!""妈,我们班长最新款手机可酷了!""妈,小芳家要十八万彩礼..."这些声音在我耳边嗡嗡响。

现在想想,老话说"惯子如杀子",真是一点不错。

第二天我给李老师发微信:"咱俩的事,再缓缓。"

发完这条消息,我蹲在卫生间哭湿了半卷纸巾。

突然看见镜子里的人——头发花白,眼睛肿得像核桃,这还是当年那个被评为市优秀教师的我吗?

周末女儿王丽带着外孙女来看我。

听说这事,她气得直拍桌子:"哥怎么能这样!妈您别怕,有我呢!"

我看着她从菜市场拎来的活鱼鲜菜,想起她出嫁时连床新被子都没给准备,鼻子又酸了。

"丽丽,妈对不起你..."我话没说完,外孙女妞妞举着糖葫芦跑进来:"姥姥吃!我给姥姥留了最大的!"

甜腻的山楂糊在我脸上,却让我尝到了久违的甜味。

我做了个决定。

周一早上,我约了社区法律顾问。

陈律师推着眼镜说:"张阿姨,您完全有权处置自己财产。现在很多老人做意定监护,就是把监护权交给信任的人。"

从司法局出来,我去老年大学报了国画班。

李老师远远冲我点头,我忽然发现他白衬衫的袖口磨得发亮,却洗得特别干净。

这让我想起教书时最爱的诗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儿子再打电话来时,我正跟老姐妹们在KTV唱《夕阳红》。

"妈您在哪?妞妞想您了。"他语气软得像换个人。

我知道,肯定是女儿把他骂醒了。

上个月我过生日,儿子一家拎着蛋糕上门。

小芳系着围裙在厨房忙活,儿子蹲着给我修好了漏水的浴霸。

吹蜡烛时,妞妞趴在我耳边说:"姥姥,李爷爷做的风筝可好看啦!"

现在我和李老师处得挺好,周末常一起去公园遛弯。

房子的事我跟儿子说清楚了:"妈活着一天,这房子就是我的窝。等我走了,你和丽丽平分。"

儿子搓着手点头,再没提过户的事。

活到这把年纪才明白,父母与子女最好的距离,是一碗汤的距离。

太近了烫嘴,太远了凉心。

张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中国式父母常常陷入"付出-索取"的恶性循环。

心理学上有个"感恩延迟效应",指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反而会延迟感恩能力的发展。

就像栽树,一味追肥反而会烧根。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爱要有分寸,情要有原则。

毕竟,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你在婚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