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全面爆发;2022年2月27日,世界上仅存的一架最大的运输机安-225被毁于战火。

它被停放在乌克兰的安东诺夫机场中,坍塌的机库之下,运输机前半部分完全被破坏,只剩3台发动机和破损的机身。



从安225的实际情况来看,再修复已经完全没有可能。但奇怪的是,在被摧毁后,安225的飞机残骸突然消失不见了。

有观点认为,这是被某大国打包了,因为安225身上还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之后,更是有“火烧飞机,即将拆解”的帖子出现,甚至中国还发表了一篇与安-225外形极为类似的超级运输机的论文,这些都进一步加深了人们的猜测。

它真的是被打包卖了吗?



安-225:令人惊叹的工业奇迹

安-225的损毁,可以说是人类工业史上的一大遗憾。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架飞机,翼展长度达到了惊人的88.4米,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640吨,配备有六台发动机,载重能达到250吨。

对这个数字没有概念的朋友,对比一下我们的运-20就知道了。同样是运输机,运-20的翼展长度只有45米,最大起飞重量220吨,载重66吨。



单载重量而言,安-225是运-20的将近4倍。在如此直观的对比之下,安-225的成就已经足够令人震撼。

所以在安-225诞生之初,它就收获了许多光环,比如说世界上载重最多、世界上最大的、世界上起飞重量最重的等等,这些都令整个苏联为之骄傲。



苏联选择造安-225,是因为他们需要有一架大型运输机,运送数百吨重的航天飞机。

上世纪八十年代,彼时美苏争霸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双方已经将军备竞赛扩大到了航空航天领域。



眼看美国的航天飞机已经成熟,苏联自然也不甘落后,便启动了自己的计划。与该计划一起的,还有运输机项目。

在航天飞机设计之初,苏联就已经在考虑后续的一系列问题了,让他们纠结的是,航天飞机如何能够完好无损地被运输到发射中心呢?



正常情况下,他们只需要将航天飞机一一拆解,到发射中心再组装就是了,这样是最节省成本的选择。

但苏联却考虑到航天飞机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航天飞机拆解再组装,加上运输路上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会给飞机本身造成影响。

并且,苏联后续还会有相似需求的任务,在商讨过后,他们当即决定打造一款新的运输机,要大,载重要多。



而安东诺夫设计局在这方面拥有充足的经验,此重任自然而然就落到了他们的身上,在安-124的基础上,安东诺夫设计局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了升级。

载重不够就扩大体型,推力不够就加发动机……总之,这大型运输机,在1988年还真的试飞成功了。



它被苏联人赋予了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梦幻”。安-225没有辜负期待,它顺利将航天飞机运抵目的地,让苏联人在航空领域又迈进了一步。

然而,苏联的神话却没能继续下去,1991年,苏联解体,连带着安-225在内的几乎所有苏联军工遗产,都就此陷入瘫痪。



被遗忘,被摧毁

它被归于乌克兰所有,但由于乌克兰难以负担起庞大的养护费用,再加上当时真的没有什么大型运输任务可交由安-225。

这个航空领域的奇迹,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中都在仓库中落灰。而随着国际局势的转变,安东诺夫设计局看到了希望,他们希望能让安-225重返蓝天。

于是修修改改,安-225从一架军用运输机成功转变为了商用运输机,在全世界范围内承接运输任务。

期间,我国也多有租用,每一次安-225的亮相,都会吸引大量航空、军迷爱好者的惊叹。



可惜的是,炮火还是摧毁了它,对于责任方在谁,目前仍未有定论。乌克兰表示是俄罗斯的空袭造成的;而俄罗斯却反驳称是乌克兰反攻时进行了大规模炮击造成的。

但不管如何争论,安-225都再也回不去了。被摧毁后,还有记者和爱好者前往实地探查,为面目全非的安-225感到惋惜,但几天之后,他们就发现安-225的残骸不见了。



重建安-225

对此,乌克兰官方始终没有出面回应,各种猜测在此刻全面迸发,毕竟安-225就算是损毁,其工业价值也是顶级的,就比如说其发动机,每个推力都达到了惊人的23吨。

虽然是残骸,对于一些国家来说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更让人疑惑的是,两个月后,中国航铁集团有限公司突然发表了一个文案表示要拆火烧的飞机。

文案打眼一看是正常,可图片却是真实的安-225,这瞬间引起了一片哗然。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疑点浮出水面,安-225残骸被打包带走的猜测不攻自破。

首先,当时俄乌冲突刚爆发,双方战争正处于激烈时期,想要在双方眼皮子底下打包带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那可是安-225,它本身的体积重量就已经非常可观了,没有人或者什么运输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其转移的干干净净。



最后,乌克兰相关企业终于发声,他们表示安-225的残骸还在乌克兰的掌控之下,而安东诺夫设计局准备将安-225重建,预算5亿美元,将其和苏联解体时,只完工了60%的安-225拼合,继续“梦幻”的辉煌。

安-225真的能够重新翱翔于蓝天吗?从现实情况来看,很难。



第一,资金方面,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几乎将乌克兰国内的经济都给打空了,现在别说是5亿美元,就连1亿美元,对于乌克兰来说都是个大问题。

第二, 乌克兰并不安全。俄乌冲突还在继续,俄罗斯的主要打击目标,就是乌克兰境内的军工设施和能源等设施。乌克兰生产航发的马达西奇工厂都被炸了,他们又如何瞒过俄罗斯建造安-225呢?



第三,苏联已解体三十余年,组建安-225的生产线,乌克兰真的有能力吗?设计师,组建工厂,上万个零件配套,熟练工人等等,乌克兰要怎么在短时间内解决呢?

2024年,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安-225的重建计划正在进行,虽然现实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但相信还有无数人还在期待着那个身影再次翱翔于蓝天。



新民晚报:俄乌冲突爆发的第38天,机长见到了安-225的残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