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信息技术与施工管理深度融合,提升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近日,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智慧工地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提出,以“系统集成、数据赋能、精准监管、长效运行”为原则,推动智慧工地建设从“试点示范”向“全面应用”转变。2027年底,全省智慧工地建设全面有序开展,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工地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智慧工地整体建设模式基本形成,工程质量安全数字化管理效能显著提高,数字化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智慧监管模式全面向质量安全以外领域融合、推广,持续提升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管理信息化水平,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围绕全面推进智慧工地建设,《通知》提出,加快建设省级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依托中国建造(安徽)互联网平台,加快建设省级智慧工地“监管端+企业端”管理平台,综合运用 BIM、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集成相关智能终端设备,开展施工模拟分析、施工组织设计等工作,加强施工过程管理,提高施工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推进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全覆盖。2025年底前,全省所有规模以上的政府投资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含新建、改扩建)主要数据接入省级智慧工地监管端系统;2026年底前,全省所有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含新建、改扩建)主要数据接入省级智慧工地监管端系统。
构建施工安全科技保障体系。加快推广涉及施工安全的智能建造技术产品,替代“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推动危大工程作业面“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加快形成施工安全领域新质生产力,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施工工艺、设备和材料。
同时,夯实数据基础服务支撑、推进智慧工地统一监管模式、建立智慧工地建设标准体系、推动数据共享、加强技术推广、开展技术研究和数据应用、推进研究建设市场化调节机制、建立明确激励机制、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通知》还提出,各地要加强智慧工地行业管理,一体推动智慧工地“建、管、用、维、服”。要严肃查处数据造假、故意设置接入门槛、强制性收费等行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企业和相关单位推荐、指定产品和供应商,引导市场选择优质服务商。同时,鼓励企业与院校、科研机构参与共建试验室和实训基地等,增强智慧工地人才供给。健全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支持开展专业人才培训,保障智慧工地人才供给。(记者 檀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