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名44岁的日本妇女来到中国对媒体宣称:我要找我的爸爸聂元帅。
聂荣臻见到他时激动拉着她的手说:四十年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40年8月,我八路军与日军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名叫百团大战。
战役开始的第一阶段,我军的任务是摧毁正太路交通,因为那里有日军在华北的主要燃料基地。
当聂荣臻带领着八路军将日军的燃料基地井陉煤矿炸成一片火海时,他突然听到了一阵孩子的哭泣声。
聂荣臻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近,看到一个被硝烟吹得面部黝黑的小女孩。
聂荣臻仔细检查一番,从孩子与母亲的衣着及孩子的口音判断出,孩子与她的母亲是日本人,她的母亲早已没有了呼吸。
虽然可恨的日本人自入侵中国后,对我国人烧杀掳掠,杀戮无数,但聂荣臻以为,战火虽然无情,但孩子毕竟是无辜的,并命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将她救了起来。
当战士们要带小女孩走的时候,只见小女孩手指着一个方向。
聂荣臻顺着小女孩手指的方向,看到有一个襁褓,里面也裹着一个小女孩,大家推断那个小女孩应该是她的妹妹。
聂荣臻命战士们将小女孩与她的妹妹带到了红河漕村前线的指挥所。看着小女孩和妹妹脏兮兮的脸,聂荣臻用湿毛巾替她们擦干净了脸上的灰土,并让军区的医生给她们检查了身体,并对伤口进行清洗。
聂荣臻对战士们说:日军虽然残害了我们的同胞和儿童,我们不能像他们一样残忍无人性,孩子毕竟是无辜的。
聂荣臻还给姐姐削梨,喂稀饭吃,给妹妹找了哺乳期的妇女给喂奶。
小女孩也视聂荣臻为父亲,并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小女孩叫加藤美穗子,她的父亲是井陉煤矿火车站日方副站长加藤清利,夫妻俩在战火中双双身亡。
每当聂荣臻站着时,小女孩就拉着他的裤脚,有时也趴在她的腿上坐着,甚至聂荣臻要外出,她也哀求着让带着自己。聂荣臻和美穗子在指挥所外的土场上合了影,这张照片也成为了珍贵的历史见证。
聂荣臻虽然对这两个孩子也视若己出,但毕竟她们是日本人遗留下来的孩子,她们不管怎样应该回到她们的故乡。
于是聂荣臻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介绍了两个孩子的情况,并且讲述了要送她们回国的理由和诉求: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我八路军本着国际主义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
并且,聂荣臻还找了一位可靠的老乡,将两个孩子送到了石家庄日军兵营。 怕孩子半路饿,聂荣臻还给她们备上了食物。
就这样,老乡带着聂荣臻的亲笔信,将孩子送到了日军兵营。
后来姐姐成功回到故乡,不幸的是,她的妹妹年龄太小,在途中不幸因病夭折。
回到日本的美穗子被送到外祖母家抚养,上了学,并结婚生子。
她时常会向周围的人讲起在中国的这段时光。
1972年,中日建立了邦交关系。
8年后,也就是1980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美穗子与聂荣臻元帅取得了联系,并从日本来到中国。
当美穗子来到中国后,聂荣臻的女儿聂加手捧自己家种的玫瑰和菖蒲到机场迎接。
聂加见到美穗子后亲切的与她相拥说:父亲一直等着你的来访!
1980年7月14日,聂荣臻与美穗子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重聚,美穗子面对记者的采访时说:聂帅是我的救命恩人,是我的再生父亲。
后来,美穗子一直与聂荣臻元帅及其女儿聂力保持着联系。
之后,加藤美穗子在参加中日和平友好交流北京大会时说:感谢聂帅等中国恩人的救命之恩,没有聂元帅,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抗战60周年纪念,美穗子再一次来华,看望了恩人聂荣臻。
而河北省井陉县漕村这个原本寂寂无名的小村庄,因抗战中聂荣臻救美穗子的这段佳话而名扬中外,在该村还建有百团大战美穗子获救纪念馆,并且馆内还有一醒目的照片,一身戎装的聂荣臻手牵一位大眼睛日本小姑娘,成为了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聂帅的做法,体现了我大国气度,以及仁道主义精神。
参考资料: 《红色印记》:聂荣臻和他的日本“女儿” 《聂荣臻战地救助日本小姑娘》——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