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也是第26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贵州医科大学立足学科特色与青年需求,精心策划开展主题鲜明、注重实效的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多维赋能学雷锋实践,构建“思想引领-实践育人-文化浸润”三位一体的学雷锋行动体系。各学院通过主题宣讲、专业义诊、生态保护、健康科普等多元化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治理、社区服务与乡村振兴,形成“一院一品”志愿服务品牌矩阵。打造“青春医路 卫你黔行”“青春·市集”等志愿服务品牌矩阵,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雷锋精神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推动志愿服务全年化、品牌化、普及化,激发新时代追“锋”热潮。截至3月25日,全校累计注册志愿者达12463人、累计服务时长超107835.54小时。
思想引领有“创新” 氛围营造更“浓厚”
多方联动整合,积极动员宣传。学校下发贵医团发〔2024〕4号《关于在全校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月的通知》,组织17个学院开展了“学雷锋 做志愿 服务改革建新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海报张贴、照片展架、推文报道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在学生活动中心设立学雷锋桁架,让同学们写下“我参加过的志愿服务”“我做过的好事”“想开展什么类型的志愿活动”,共张贴海报50余份,收到“学雷锋”留言300余份,收集学雷锋主题照片、剪纸、手抄报、掌绘等100余份。
注重媒体报道,树立典型事迹。活动期间,全校共发布学雷锋主题推文、视频等50余条,形成校、院联动学雷锋活动宣传矩阵,活动受到媒体报道百余次。挖掘典型人物和事迹并广泛宣传,让雷锋精神成为最生动的思政课。
创新形式载体,传承雷锋精神。通过歌会、看电影、知识竞答等形式在校园营造浓厚的学雷锋氛围,创新打造“锋”味青春市集,通过雷锋主题展陈、公益服务体验等沉浸式互动场景,鼓励师生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积极引导全校青年学子争做新时代追“锋”人。
专业赋能有“特色” 服务对象更“精准”
深入社区义诊,开展科普宣讲。临床医学院开展“协和+贵医”蓝丝带共建项目“HPV知晓日”学雷锋活动,提高大家对HPV知识的了解。儿科学院开展“巾帼如花 情暖相伴”“三八”妇女节学雷锋活动,组织志愿者赴附属医院儿童血液科慰问女性医护及患儿家长,开展急救知识普及、健康咨询等服务。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创新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举办“创春天”游园会,进行睡眠主题的健康科普活动,助力平安校园建设。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联合振华华联开展“赓续雷锋精神”义诊活动,组织多科室专家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服务。累计服务5000余人,发放宣传单千余份。
开展医疗保障,服务旅游景区。校团委组织70名志愿者到贵安樱花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志愿者被分为后勤保障组、综合协调组、交通保畅组、环境整治组和业态建设组,开展旅游咨询、路线引导、文明劝导、投诉协助、特殊群体帮扶等志愿服务。
聚焦智慧养老,宣传禁毒反诈。护理学院结合医学知识,到颐养中心开展“关爱老人 奉献爱心”志愿服务。生物与工程学院(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发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特长开展“智享夕阳红”主题活动,通过“智慧助老”与“反诈宣传”双线并进,让科技的温度与安全的屏障共同守护老年群体的幸福晚年。医学检验学院组织志愿者到贵阳市云岩区半边街社区,针对禁赌禁毒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讲解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和周边商铺进行宣传,提高大家的安全防范意识。
志愿服务有“实效” 雷锋精神更“入心”
学校将“学雷锋”融入日常、化作经常,与多个社区联合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将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做实、做深。
关爱留守儿童,守护健康成长。护理学院组织志愿者到马场镇小学,开展“传承雷锋精神 守护健康未来”健康教育活动,进行青少年健康科普讲座,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医学人文学院赴马场镇中心小学开展反校园霸凌主题宣讲,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教学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以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生物与工程学院(健康医药现代产业学院)到马场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点亮科学梦”幼儿园科学实验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有序地将孩子们分组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增加小朋友们的科普知识。
美化校园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各学院在学校开展环保清扫,清理教室、道路等公共区域,美化校园环境,将雷锋精神融入校园建设;各附属医院、学院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贵州医科大学系列活动以“小切口”诠释“大情怀”,以“专业化”赋能“新实践”,既彰显医学人文温度,更激发青年使命担当,推动学雷锋活动从“三月新风”转化为“四季常态”,为培育时代新人、涵养文明风尚注入澎湃青春动能。贵医青年将持续以信仰为舵、以奉献为帆,让雷锋精神在赓续传承中永葆生机,在时代浪潮中熠熠生辉。(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