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虽然常见,但严重时可致命。近日,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朱蕾科普了这一容易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什么是低血糖?朱蕾介绍,低血糖是指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正常人≤2.8 mmol/L,糖尿病患者≤3.9 mmol/L)。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一旦不足,身体会快速出现反应,甚至引发不可逆损伤。
低血糖的危害有哪些?短期危害包括头晕、心慌、手抖、冷汗、严重时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甚至死亡。低血糖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加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低血糖典型症状有饥饿感、焦虑、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糖尿病患者、酗酒者、本身存在肝肾功能异常者等高危人群建议定期监测指尖血糖。
体检报告中的这些指标也可以帮助分辨是否出现低血糖,空腹血糖(参考值3.9-6.1 mmol/L)若接近下限或偏低需复查。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如数值偏低可能提示存在低血糖。
朱蕾在科普低血糖的相关危害
如身边有人出现低血糖症状,可以采用“15-15原则”进行急救。在对方清醒状态下,立即进食15克易吸收糖类(如4颗糖、半杯果汁),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血糖仍<3.9 mmol/L,重复补充糖类。对方意识不清时,则切勿喂食,立即侧卧防止窒息,同时拨打120。
朱蕾建议,日常生活要做到以下几点:规律饮食,避免空腹运动,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糖果和急救卡,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血糖,避免过度节食。
“低血糖不是‘忍一忍就能过去’的小问题,一定要引起重视。”朱蕾特别强调。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房孝钰 通讯员 曹坤 刘学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