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来自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年轻工作人员鲁劲言躺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采集床上,血细胞分离机低鸣运转。随着一袋鲜红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密封装箱,他完成了延续八年的承诺,为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希望。
今年27岁的鲁劲言,在友谊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负责红十字会工作,平日里待人真诚、工作勤恳,深受同事和居民喜爱。而他还有另一重身份——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这份爱心的萌芽,始于2011年他13岁时,父亲在街头无偿献血400CC的举动,让少年鲁劲言意识到这件“有意义的事”能拯救他人生命,一颗爱的种子就此种下。2017年读大二时,鲁劲言在老家江苏睢宁县参加无偿献血,看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科普宣传后,毫不犹豫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
鲁劲言:“2017年,我已经上大学了,在课堂上,我了解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我当时觉得这么低的概率,如果我能配型成功,并且能够救助一个人的生命的话,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在一次无偿献血中,我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
鲁劲言同事:“我知道,早在没有入职之前,他就已经有过这种匹配的这种经历了,所以我觉得他实在难能可贵。”
命运的齿轮在2018年首次转动,初配成功的电话让鲁劲言激动得彻夜难眠,却在最后时刻因患者选择更适配供体戛然而止。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鲁劲言又经历了三次类似的情况,每次都满怀希望地做好了准备,却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捐献。鲁劲言的心情如同坐过山车一般起伏,遗憾和失落也曾在心头萦绕,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2024年1月底,鲁劲言再次接到江苏省红十字会电话,得知自己与一位病情紧急的患者初配相合,且是最佳捐献者。8年等待,失而复得的机会让他激动不已,他将此视为使命,决心紧紧把握。
鲁劲言:“心里很遗憾,但是想要救助别人的想法却一直都在,没有消除过。到了2024年初,突然通知我又一次配型成功了,我很激动,我想这一次,一定要争取捐献成功。”
但难题接踵而至,因体重超标,鲁劲言转氨酶偏高,不符合捐献条件。为了能顺利捐献,鲁劲言全家总动员,制定严格减肥计划。他严控饮食、调整作息、加强锻炼,经过一个多月努力,成功减重19斤,各项指标合格。2024年3月4日上午,鲁劲言躺在采集床上,经过几个小时,饱含爱与希望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采集完成,迅速送往患者所在医院。
鲁劲言妻子:“过程中需要颈静脉置管,我很担心他,因为颈部这一块也是比较重要的,所以还担心他伤口的恢复。但我们又觉得如果能够帮到别人,或者是救一个人的话,这件事还是特别有意义的。所以我一方面很激动、很紧张,一方面也想着要陪伴他把这个事情做好。”
通过这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我开玩笑地跟我爱人说,我觉得我心情变好了,生活也有奔头、工作也有劲头了。我觉得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所以我也想借此机会,能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志愿者,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得到生的希望。
鲁劲言用行动诠释了大爱,家人在背后的支持也成为他强大的动力。他不仅为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希望,更彰显人性的温暖与善良,让这份爱心传递,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境享园对外开放啦!来这里感受“家门口的幸福”~
宝山区医疗机构全面开启“体重管理门诊”!
宝山这条路,粉了!ꕥ ꕥ ꕥ~
记者:葛静虹 张清宇 薛峰
编辑:颉廉杰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