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现在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节目类型,主要围绕专家鉴宝和民间寻宝展开,吸引了大量希望涉足古董投资领域的人群。

这类节目中,鉴定专家们端坐在台上,态度严谨,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来判断一件物品的真实性。



正在鉴别文物的专家

随着这些鉴宝节目的广泛传播,也有人借此机会浑水摸鱼。由于古董鉴定行业的高门槛和高价值特性,加上人们的认知偏差,一些人从中牟取暴利。

更令人震惊的是,有人花17万设局,随后却将文物以8700万的价格拍出,这种操作让每一个关注这一领域的人感到震撼。

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刘岩和《嵩阳汉柏图》

事情经过

2009年,河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名为《华豫之门》的文化鉴宝类节目。刘岩受邀担任该节目的文物鉴定专家,为节目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支持。

同年9月,郑州市民朱云兄弟带着家传的《嵩阳汉柏图》,怀着忐忑的心情参加了节目海选,因此与刘岩产生了交集。



《嵩阳汉柏图》

在海选期间,刘岩并未直接对朱云兄弟带来的《嵩阳汉柏图》进行真伪判定,而是私下建议朱云兄弟晚上到他的宾馆房间详谈。

当天晚上,朱云兄弟按照刘岩的建议,在节目结束后悄悄前往刘岩的房间。

刘岩在房间里明确告诉朱云兄弟,他们带来的这幅画虽然有乾隆皇帝的印章,但在古代收录皇帝著作的文献中,并未提及这幅画。



乾隆的书画

此外,画上的题字也不像乾隆皇帝的亲笔,所以这幅画应该是后人仿制的乾隆书画作品,不具备太高的经济价值。

接着,刘岩提议,这幅画虽然不是乾隆皇帝的真迹,在朱云兄弟手中卖不出高价,但他可以代为寻找买家出售。

凭借自己的鉴定师身份,他相信能够卖出更高的价格,从而让朱云兄弟赚取更多收益。

朱云兄弟信以为真,将《嵩阳汉柏图》交给刘岩代售。



刘岩

几个月后,刘岩带来了一位程姓买家。经过协商,朱云兄弟最终以17万元的价格将画作卖给这位程姓买家。

本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但两年后,朱云兄弟意外得知一幅《嵩阳汉柏图》在香港保利拍卖会上以8700多万的价格成交。

这下朱云兄弟坐不住了,通过仔细比对画作内容,他们确认拍卖会上以天价成交的那幅画正是他们在2009年通过刘岩出售的那幅。



演讲中的刘岩

为此,朱云兄弟对这幅画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在《咀英澄华清代宫廷典藏中国古代书画》一书中找到了关于《嵩阳汉柏图》的相关记载,证实画上的题字确实是乾隆皇帝的亲笔。

于是朱云兄弟意识到,当时以17万卖给程先生的家传宝物,可能是一幅来自乾隆皇帝的无价真迹。

察觉到自己被设计的朱云兄弟,决定起诉当时的鉴定专家刘岩和程姓买家。

至此,这场涉及千万资产的古董纠纷本应告一段落,然而事情并未如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折。



当时的报道

情形反转

在控告鉴定专家刘岩和程姓买家的同时,朱云兄弟惊讶地发现,世界上竟然还有另一位名叫“刘岩”的鉴定专家。

在网上搜索“刘岩”这个名字时,可以找到两位同名同姓的文物鉴定专家。



刘岩

其中一位“刘岩”出生于1957年,毕业于北京商学院。他的简介显示,他曾担任国内多家博物馆的顾问,从事中国古代书画和陶瓷鉴定工作长达三十余年,还参与过国宝“乾隆六方套瓶”的追回拍卖工作,在多个鉴宝节目中担任文物鉴定专家,拥有丰富的文物鉴定经验。我们暂且称其为“北刘岩”。

另一位“刘岩”出生于1960年,目前定居香港。他也参与过多期鉴宝类节目,甚至与“北刘岩”参与的节目多有重叠。我们暂且称其为“南刘岩”。



刘岩

正是这位“南刘岩”,在《华豫之门》海选活动中,利用自己的鉴定专家身份告知朱云兄弟画作为赝品,随后介绍程姓买家以17万元购得朱云兄弟的画作。

两位“刘岩”在网络上填写的个人资历高度相似,同样活跃于各类鉴宝节目,甚至参与的节目也多有重合,一时难以从双方的资料中分辨差异。

随着朱云兄弟控告“南刘岩”和程姓买家事件的发酵,“北刘岩”和“南刘岩”之间也展开了争论。



《华豫之门》节目

“北刘岩”向媒体投诉“南刘岩”长期盗用自己的名义,通过假冒自己的资历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和节目。

他还表示,曾通过律师与“南刘岩”正式沟通,要求对方停止使用自己的名义,但未得到回应。

“南刘岩”则声称,自己自出生起就叫刘岩,不存在盗用他人名义的情况。

尽管他没有专业的鉴定资质证书,但其鉴定能力得到了公众的广泛认可。

他多次参与文物鉴定节目,在民间享有盛名,影响力甚至超过“北刘岩”。



节目上的鉴宝团队

双方关于“刘岩”名义的争议闹得沸沸扬扬,我们也逐渐看清了事件的全貌。

原来参与朱云兄弟文物鉴定的“鉴定专家”是“南刘岩”。在节目的海选过程中,“南刘岩”精心策划,让朱云兄弟私下与其沟通。

随后告知朱云兄弟他们的传家宝为赝品,使朱云兄弟相信他可以帮助他们将这件“赝品”以高价出售,从而放心地将画作交给“刘岩”处理。

最后,“南刘岩”联系了程姓买家,以17万元购得朱云兄弟的《嵩阳汉柏图》,并在几个月后的拍卖会上以8700万的价格成交。



正在鉴定的书画

对于朱云兄弟对自己的指控,“南刘岩”解释说,并非是他主动要求朱云兄弟私下沟通,他在参与节目时的住址是公开的,是朱云兄弟主动找上门来的。

而且朱云兄弟与程姓买家之间的交易与他无关,他只是起到了介绍双方认识的作用,未参与具体交易。

而程姓买家则表示,画作以8700万成交并非真实售价,实际上是通过拍卖行将画作自行转卖的一次炒作行为,所谓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说法并不属实。



乾隆书画

最后结果

朱云兄弟并未完全相信“南刘岩”和程姓买家的说法,以交易显失公平和干扰交易判断为由,将“南刘岩”和程姓买家告上法庭。由于案件可能涉及诈骗,法庭未直接审理,而是移交公安机关侦查。

遗憾的是,至今笔者仍未在网上查到相关判决结果,裁判文书网中也未查询到这场天价文物交易的最终审判文书。

在百科中搜索,仍能找到两位名为“刘岩”的文物鉴定专家。两位专家的百科都提到自己参与过多次文物鉴定工作,具备深厚的文物鉴定功力,也曾多次出现在鉴宝类节目中。

这起从17万元开始,最终涉及千万资金的文物案件,似乎就此暂时画上了句号。



专家鉴定团

结语

文物鉴定是一项要求极高、门槛极高的活动,随着古董市场的日益活跃,文物鉴定工作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不少群众对此充满兴趣,各类鉴宝类节目层出不穷。

然而,在这样一个高门槛、高价值的行业和不断扩大的市场中,必定会出现一些浑水摸鱼之人。他们如同潜伏在丛林中的猎手,时刻等待着从路过的羔羊身上获取利益。



海选鉴定

正如朱云兄弟所经历的这起价值千万的古董交易案一样,普通民众面对此类事件时往往难以及时辨别真伪,导致弄假成真,白白损失财产。

因此,我们在面对所谓的“有渠道”、“有关系”的人时,必须保持十二分的警惕,以免被人用“17万”换走我们价值“8700万”的物品。在类似的情况下,我们要擦亮眼睛,避免落入别人的圈套。



古董摊贩

信息来源:

《文物鉴定是法外之地?》专题报道之一 民主与法制周刊
http://www.mzyfz.com/cms/minzhuyufazhizazhi/jujiaoyuzhuanti/html/696/2013-03-14/content-689083.html

天价字画案拷问鉴定专家职业道德 广州日报
http://www.zgnfys.com/a/nfms-39433.shtml

乾隆御笔被17万卖后拍出8736万 原主人起诉鉴宝师 法制晚报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3/01-08/4470343.shtml

刘岩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5%B2%A9/7433513?fr=ge_ala#reference-2

刘岩 百度百科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5%B2%A9/7512665?fromModule=lemma_sense-layer#viewPageContent

北京市文物公司顾问刘岩谈追回国宝经过 每日新报
https://news.sina.com.cn/china/2000-05-05/87215.html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