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特朗普再次拿关税做手段,对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所有贸易伙伴,都加征对等关税。
特朗普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帮助美国减少贸易逆差,让世界各国都能拿关税来和美方谈判,如此一来,就能在国际社会上重新塑造一个有利于美国的国际贸易规则。
特朗普的这一招,对于东南亚国家似乎非常有效。在其政策刚刚宣布后,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方面就紧急通知东盟其他国家,召开紧急会议进行接洽。
当下,东盟多个国家已经对美方这一政策做出了反应。
(特朗普)
越南这边,苏林紧急通话特朗普,就调减关税展开讨论,并向美方提出了对美商品降低关税为零的建议,并承诺在日后会多购买波音和美方的农产品。
承受着美方最高关税税率的柬埔寨这边,也随即向美方发话,称愿意和美方谈判。为了展现自己的诚意,柬方还立刻把19类美国商品的进口税率从35%降到了5%。
甚至就连驻美大使职位空缺了两年的印尼方面,也表示将尽快派高级代表团赴美谈判。
现阶段,只有税率为10%的新加坡这边比较淡定,但其也宣布不对美方实施报复性关税。
对于东南亚国家而言,他们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导向型模式,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显著,如今美方征收高额关税,将直接推高其出口成本,并导致订单流失和贸易萎缩,所以确实很难承受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对等关税”政策。
如此看来,特朗普的目的也算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然而,让美方没有想到的是,其最大竞争对手中方这边,在全世界寻求和美方谈判之际,却选择了同其“硬碰硬”。
在美方公布加税措施仅48小时内,中国商务部便同步亮出四大反制组合拳:
首先是关税对等打击,直接对美国输华所有商品加征34%关税,打破以往“部分领域精准打击”的惯例,首次实现了进口品类全覆盖。这相当于将两国关税战升级为“核弹级”对抗,仅此一项就覆盖去年6358亿美元的中美贸易额。
(越南领导人苏林致电特朗普)
第二,是对美国实体精准封杀,将11家涉军美企纳入“不可靠实体清单”,禁止其参与中国市场。
第三,对稀土进行战略锁喉。对镝、铽等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类战略资源占全球产量90%以上,直接卡住美国F-35战机、精确制导武器的生产命脉。五角大楼库存仅够维持3个月正常生产。
最后,则是在民生领域施压,暂停六家美国谷物、肉类企业的输华资质,涉及每年超200万吨大豆和50万吨牛肉进口。同时启动对美国通用电气CT球管设备的质量调查,该产品占中国医疗影像设备进口量的38%。
这套“关税+技术封锁+资源断供+民生施压”的组合拳,从反击速度到打击维度均创历史之最。特别是稀土管制这一杀招,明显是瞄准美国中期选举前军工复合体的产能软肋。而这也反映出中方显然早有准备,并且也不惜在经贸领域和美方撕破脸,美方再想对中方予取予求,更是天方夜谭。
眼看中方这边不按套路来,特朗普反而先慌了。其先是批判中方此举不是一个好对策,随后又主动备好台阶,称将给中方开条“绿色通道”,即只要中方能消除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美方就愿意和中方达成协议。
类似的“让步”,其实已经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做出了。前几日特朗普还曾以TIKTOK作为条件,称只要中方同意美方收购,中美关税问题就好说了。
(中国商务部宣布反制措施,当天起对七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站在客观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这些提议,本质上是将中美经贸关系简化为零和博弈的陷阱。美国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发行国,必须通过贸易逆差向世界提供流动性,这一结构性问题并非中国单方面调整所能解决。若强行要求中国消除逆差,实质是要求中国承担美元体系的制度性成本,中方若轻易妥协,将面临经济主权受损、发展空间受限的风险。
如今,中方之所以有勇气和美方“硬碰硬”。
一方面是中方吸取了此前的经验教训。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中方就曾寄希望于谈判来解决中美问题,但美方始终难改本性,继续将遏制中国作为首要目标,中美关系完全没有改善迹象,如今特朗普再次上台,一下子对华加征34%的关税,中方自然不必再保持克制。
另一方面,则是中方经济韧性已经得到提升。在和美方博弈多年后,中方政治和经济发展仍保持稳定状态,科技实力更是飞速提升。未来若是美国商品因为关税问题退出中国市场,中方仍有信心完成国产或是找到替代来源。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美还是会就关税问题谈判,但是中方的此次强势反击,将为中方在谈判中增添不少筹码,同时也会让特朗普的“霸凌式”政策有所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