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失,电梯直达

来源:破圈了

作者:潘圆圆

电话没响,警报响了。特朗普手握关税国别清单,心中或许郁闷。

对于他的关税操作,批评者甚众,其中有两位地位显赫的女性。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针对所谓“对等关税”就表示,欧盟将进一步转向亚洲。这无疑是大西洋两岸关系的警报。


而曾担任美联储主席和美国财政部长的珍妮特·耶伦4月14日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如同“自残”,“ 让制造业回归美国是一场白日梦 ”。她更直言,近期美国国债遭抛售表明人们对美国政策制定的信心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下降”。“基础金融资产的安全性确实非常令人担忧”。

美元关系美国霸权,这是更要命的警报。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了规模空前的全球关税计划,瞬间把国际贸易秩序搞乱。美国想的是坐等降书,坐收渔利。 未曾想,美债可能经不住压力测试。

4月8日,美国国债市场经历了抛售和“闪崩”。4月9日,特朗普宣布暂停对除中国以外的所有国家征收所谓“对等关税”,为期90天。这是巧合嘛?很可能不是。


在据传是此轮抛售美债主力的日本,首相石破茂针对关税战的表态也已硬气起来,他表示日本无意作出重大让步,也不急于与美国达成协议。

长期以来,美国国债被认为接近于“和上帝订立的契约”。但说到底,国债是一种借据,是政府在金融市场发行的债务凭证,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政府的公共开支。投资者是否购买国债,取决于发债国家的信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八十年里,美国经济实力强,美债的信用良好。 这也促成了一种观点:无论发生何种情况,不管是天灾、人祸、战争、还是危机,美国联邦政府都将支付债务本息。

然而在特朗普政府关税计划的全球冲击中,美国国债“几乎无懈可击”这一认知被颠覆了。4月2日之后,美国股票市场大幅下跌,短短几天缩水了数万亿美元。通常股市下跌时,最安全的资产是美国国债。美国国债是一个规模庞大、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市场。 当美国、甚至全球股市出现抛售,或经济出现衰退风险时,传统上资金会流向安全的避风港——美国国债,避险资金的流入会推动美国国债价格的上涨和收益率的下降。 即因为有更多人想购买美国国债,发行债券的联邦政府不必向投资者提供高收益率。

但这次情况不一样。 特朗普政府宣布“无差别攻击”的关税计划后,美国国债市场出现了资金流出、国债抛售和收益率飙升的情况,10年期和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分别上升到4.5%和4.9%左右,而这些情况在股市暴跌、经济衰退期间极不常见。 希望购买和持有美国国债的人减少了,发行债券方不得不降低价格来吸引投资者,即支付更高的利息率。与此同时,4月2日后美元也跌到三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5年以来美元已累计下跌10%。

简而言之,资本市场以警告的方式,集体且明确地表达了对“任性”关税的不满。资本市场的情绪是如此强烈,以至于投资者对所有资产都严重缺乏信心,认为没有资产可以称得上完全安全的避险资产,这是美国国债市场反常表现的基本逻辑。

正如印度储备银行前行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所说,货币危机源于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和特朗普反复无常的政策变化的担忧。

美国国债不是第一次充当“警报员”(bond vigilantes)的角色。“警报员”的含义是,投资者用债券向美国政府提出警示,要求约束政府行为,实施更严格的财政政策,降低政策对投资组合的负面影响。在此之前,克林顿和奥巴马都曾迫于美国债务市场的压力,不得不调整其部分战略重点。


此次美国国债市场的反常与混乱,意味着美国接近危机的边缘。 设想一下,如果如果美国国债不安全,原来的“安全资产”的标准将消失了,还有什么美元资产拥有至高无上的避险地位?是否出现对美国金融体系的银行挤兑和资产清算?美债市场“崩盘”是否只是时间问题,而非概率问题?投资者是否尽早转向欧洲和亚洲的金融市场?

即使强大如美联储,对此也无能为力。根本原因可能在于美国通胀预期的上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周五表示:“我们的义务是保持长期通胀预期稳定,并确保价格水平的一次性上涨不会成为持续的通胀问题。”

对美国来说,关税的作用本质上是消费税,关税会提高进口商品的价格,推高美国通胀预期。 尤其中国制造的产品占美国消费的比重较高,当高关税导致中国商品不可得或价格暴涨,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会上升。美联储不得不维持较高的利率以应对价格压力,而无法通过提供流动性来安抚焦虑的市场。

而 高利率会抑制投资,减少消费,降低增长率,这或许是另一场“低增长高通胀”危机的开始。


特朗普政府迫于经济现实而暂停关税,是美国金融危机警报的暂时解除,还是一场更大危机的序曲,尚无定论。确定的是,暂停不会减少关税政策已经造成的损失。 总统出尔反尔,市场混乱,利率飙升,商业活动受到打击,消费者不知所措,已让美联储陷入两难。 如果特朗普政府不改变对贸易和美元作用的看法,美国恐怕还将继续为自己的“任性”付出更高的代价。

多年以后,面对美国金融市场,特朗普将会想起,在白宫椭圆办公室签署关税文件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现实就是这样魔幻。

美元是各国首选的储备货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近60%。这使得美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却享受大量的好处,例如享有便宜的进口商品和国际旅游,又比如压低美国国债的利率。这好比美国持有一张独特的、低息的信用卡,可以疯狂消费,却不需要像其他国家那样担心无法偿付的财务后果。

特朗普关税政策最直接的代价是,美国政府获得融资的成本增加。也就是说,美国手里的这张信用卡也可能刷爆和逾期失信。

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将影响投资者持有美国国债的意愿。目前包括各国中央银行在内的外国投资者持有公开交易的美国政府债券中的约三分之一, 当美国坚持限制性的关税政策,外国投资者可能希望获得美元流动性,但贸易和出口量减小,因而不得不卖出债券 。

此外, 对美国资产信心下降,也会促使外国投资者卖出更多国 债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在致股东的信中说,与特朗普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的外国政府可能会威胁出售其巨额国债,从而损害美国借钱支付巨额预算赤字的能力。事实上,2024年12月以来,外国官方投资者抛售的美国国债数量有加速的趋势。

更进一步,由于特朗普政府以难以置信的频率来改变政策,美国本身成为了全球风险的来源,银行、基金和交易员会质疑美国是否还是稳定的投资市场和资金存放地。

而外国资金的流入巩固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为美国联邦预算赤字提供了资金,推动美国股市回报远超其他国家。关税会改变这一切。

也许是意识到危险,4月15日,据报道特朗普又生一计,要求其他国家与美国结盟,并远离中国,这样可以避免被征收高关税。配合这一戏码,特朗普政府宣称,由于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美对华关税加征至245%。

这个时候,逼着全球选边站队,恐怕难以达到目的。如果一定要选,许多国家会更加珍视与中国的合作,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美国自身危机重重,而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美国的危机无疑将拖累其他国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