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黎存根
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秋明
近日,演员李现成为各地文旅喊话焦点,希望他去完成“打鸟作业”。广东广州,正位于全球最繁忙的候鸟迁徙通道之一,又怎么能缺席!
这一份广东“打鸟”(鸟类摄影)邀约,为李现而发,更面向全球同好者。
海珠湿地水鸟飞过广州塔
凭借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与良好的生态保护体系,广州是一座观鸟爱好者眼中名副其实的“宝藏城市”,广东省也提出了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候鸟湾区”的目标,在这里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不愁没有好去处。
白鹭
观鸟从相对小众走向大众视野
李现“打鸟”持续引发热搜,不断点燃了大众对观鸟活动的热情。对此,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微博也近日喊话:“广州海珠湿地来稀客了!‘三有’物种——赤麻鸭出现在海珠湿地,至此,海珠湿地鸟类提升至202种。游客说,远看好像‘焦糖面包’。@李现ing 你怎么还不来海珠湿地公园‘打鸟’。”
资深观鸟专家、广东省环境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陆穗军认为,像演员李现这样的明星或知名人士参与到观鸟活动中来,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在香港,明星周润发等就积极参与观鸟,往年观鸟大赛也有不少明星参与其中,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在国外,同样有很多名人在观鸟事业上有较高的建树。相信未来在中国内地还会有更多名人加入到观鸟、爱鸟活动中。”
他介绍,包括广州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东亚—澳大利亚西路线候鸟重要迁徒路线的中端位置,是成百上千万迁徒性水鸟的迁徙“中转站”。珠江口区域更是呈现“三江汇合、八口分流”的自然条件,是水鸟重要的栖息地。大湾区内城市公园和湿地公园众多,河网密布,水道纵横,植被丰富,是城市鸟类的聚集地。这些天然的优势均有利于珠三角观鸟活动的开展。早在1996年,广州就已经有了比较专业的观鸟活动,随后广州每年观鸟活动的参加人数在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如今,“打鸟”已然成为市民身边触手可及的新风尚。”羊城晚报资深摄影记者陈秋明也是观鸟爱好者,据他观察,在广州观鸟热潮已持续多年,而“打鸟”的参与者不仅有退休群体,不少年轻人也投身其中,这项活动渐渐从相对小众走向大众视野。
燕子妈妈喂食
据了解,近年来,广州迁徙鸟类的新记录、新分布种类大幅度增加,野生鸟类种群数量逐步恢复并增长。第二次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记录鸟类19目64科307种。海珠湿地鸟类从建成时的72种增加到202种,南沙湿地的黑脸琵鹭从2016年的18只稳步增长至2024年的91只。陆穗军表示,这本身也是有赖于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参与到观鸟中来。随着科技进步,对动植物种类的辨别门槛不断降低,“现在大家观鸟,早就不需要捧着专业‘鸟书’比对,大家只要使用专业的软件上传图片就能实现准备辨别,客观促进了各类自然观察活动在民间的发展。”
陆穗军半开玩笑地说,“以前开展观鸟活动,发现参加的都是‘熟面孔’,一个圈子里的人多。现在流行起来了,基本都算是‘生面孔’。”因此,他对中国观鸟活动的发展趋势很乐观。
广东为水鸟观赏等特色生态游护航
近年来,广东省十分重视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广州,南沙湿地、海珠湿地此前也被列入国家林草局发布的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多措并举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鸟类提供生存空间。
早在2018年,广东省林业局就发布了“广东省首批十佳观鸟胜地”名单,广州南沙湿地公园等上榜。2020年,广东省林业局正式印发《珠三角地区水鸟生态廊道建设规划(2020-2025年)》,提出珠三角地区将陆续建设19条水鸟生态廊道,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内滨海地带的联通性,开展廊道节点质量提升、水鸟栖息生态环境修复、科普宣教建设和生态旅游建设,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候鸟湾区”。要通过开展自然教育建设,打造一批大型的水鸟和湿地文化科普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建设,打造一批以水鸟观赏和湿地游览为特色的旅游景点。在水鸟生态廊道的主要生态节点上发展湿地生态体验、水鸟休闲观光、生态科普教育、水上游览等特色生态旅游线路和主题为湿地人文体验、农家体验旅游、亲子旅游、亲鸟体验、渔家乐等特色生态旅游项目。让粤港澳大湾区的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不愁没有好去处。
南沙湿地相关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目前正是看白鹭筑巢的时节,所谓春探鸟巢,就是南沙湿地此时的看点之一,乘船观鸟能看到结在树上的鸟巢和鸟巢中的“鸟宝宝”。不过他提醒,鸟巢不容易拍,即便坐船进入湿地红树林依然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要带600以上焦距的镜头才可能拍到。他还特别提示,“5月之前还有机会看到珍稀候鸟黑脸琵鹭。”
记者了解到,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提升,即便广州市区的公园里也能看到猫头鹰等猛禽结窝生子案例。
广州是一座观鸟爱好者眼中名副其实的“宝藏城市”
想“打鸟”成功,要有技巧
观鸟爱好者如何才能“打鸟”成功?陈秋明建议,想拍到鸟儿的美照,少不 了“证件照” 式静态照片和鸟飞起来的动态照片,这就需熟悉相机操作,配备长焦镜头和自动对焦功能,以应对鸟儿的快速移动,这是基本的硬件要求。
翠鸟
同时,对鸟儿的品种关注也是拍摄的关键,爱好者们通常追求拍摄到稀有品种鸟类。他介绍,观鸟爱好者常会通过社交群组交流,分享哪里有稀有品种鸟类的信息。他提示刚入门“打鸟”的爱好者,即便不加入群聊,在公园遇到观鸟人群,也可主动交流,获取有用信息。
他建议,单纯拍摄一只鸟儿的画面可能会显得单调,不妨融入地方的特色。如广州就融入“花城”特色,将花与鸟儿同时纳入镜头,画面会更完美。此外,加入广州塔等地标性元素,既能点明拍摄地点,又增添画面的层次感,“试想,拍摄鸟儿飞过广州塔的画面,那是极具地域美感。”同时,还可以重点捕捉自然中动物的有趣特性,“如春天鸟妈妈喂食幼鸟的温馨场景,为照片赋予故事性。”
最后,他提到,“打鸟”极为耗时,且需一定运气。因为鸟儿生性活泼好动,并非守在一处就能拍摄到理想画面,因此观鸟者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链接】
广东省首批十佳观鸟胜地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最大面积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仙八色鸫、鹊色鹂、杂色山雀、黄腹角雉、白鹇、黄嘴栗啄木鸟、斑背燕尾、普通夜鹰、红翅薮鹛、海南虎斑鳽等。
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亚太地区南中国海迁徙水鸟的重要通道和国际濒危水禽重要的庇护栖息场所,公平水库有大量越冬的水鸟和猛禽,大湖海滨和联安围则是鸻鹬类和雁鸭类越冬的主要场所。
内伶仃岛—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拉姆萨尔国际重要湿地—香港米埔保护区,有鸟类194种,其中23种为珍稀濒危物种,每年有数万只长途迁徙的候鸟在深圳湾越冬或停歇。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秋冬季,有大量的候鸟(包括鹤类、鹳类、鹭类、猛禽类等)在迁徙途中在保护区停留,著名濒危鸟类勺嘴鹬亦常常在保护区内停息觅食。
南沙湿地公园:广州市面积最大的湿地,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候鸟栖息过冬,包括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世界濒危鸟类黑脸琵鹭,以及白尾海雕、白琵鹭、褐翅鸦鹃、苍鹭、白鹭、夜鹭、东方白鹳、黑翅长脚鹬、斑嘴鸭、燕鸥等。
珠海淇澳—担杆岛省级自然保护区:除了众多的鹈形目鹭科鸟类、雀形目等留鸟外,每年秋冬季吸引了大量的候鸟(鸻鹬类、鹭类、鸭类、猛禽类、鹟类、鹡鸰类、莺类等)途经此地停留或越冬。
南澳候鸟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年四季在保护区停留过的各种候鸟、旅鸟、留鸟和繁殖鸟等约有90多种,其中有白腹军舰鸟、白尾海雕和短尾信天翁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最大特点是观海鸟,而且是数量庞大的繁殖鸟,可以很容易观察到鸟类的繁殖行为,这在广东是独一无二的。
茂名电白水东湾红树林湿地:独特的“海上森林”景观,各种鸻鹬类、鹭鸟、鸥类等,特别是鹭鸟种群数量丰富。
肇庆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仙女湖湿地核心区最多时有上万只夜鹭、白鹭、苍鹭、池鹭等鸟类栖息、繁育,还有雉鸡、珠颈斑鸠、小白腰雨燕、斑姬啄木鸟、红嘴相思鸟、蓝翡翠等。
阳江阳西县北寮村红树林湿地:常见鸟类有铁嘴沙鸻、蒙古沙鸻、环颈鸻、黑腹滨鹬、灰尾漂鹬、翘嘴鹬、红颈滨鹬、勺嘴鹬、青脚鹬、白腰杓鹬、金斑鸻等中小型鸻鹬类;有多种鸥类和燕鸥类,几乎全部鹭科鸟类。
广州市区观鸟好去处
海珠湿地:通常可看到包括苍鹭、大白鹭、斑嘴鸭、印缅斑嘴鸭、黑水鸡、普通鸬鹚、绿翅鸭等鸟类。
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湿地中有苍鹭、小白鹭、丝光椋鸟、褐翅鸦鹃等定居鸟类,还有牛背鹭、池鹭、夜鹭、黑水鸡、斑嘴鸭、绿头鸭、普通鸬鹚、雉鸡等候鸟。
华南植物园:棕榈园可观察到白头鹎、红耳鹎、乌鸫、珠颈斑鸠等常见鸟,偶尔能见普通翠鸟,山茶园后湖泊一般可欣赏到普通翠鸟、白胸苦恶鸟、红嘴蓝鹊,偶尔能看见叉尾太阳鸟等。
白云山云溪生态公园:较常见有有普通翠鸟、黑水鸡、白胸翡翠、红耳鹎、紫啸鸫、褐翅鸦鹃、红嘴蓝鹊、夜鹭、黑脸噪鹛、白鹡鸰、白胸苦恶鸟、乌鸫、太阳鸟等,而白云山近年猛禽出没也较多。
流花公园:长年有夜鹭、白头鹎、小鸊鷉、珠颈斑鸠、绿头鸭、斑嘴鸭等野生鸟类在周边活动,而鹭岛的黑天鹅更是近年的网红。
麓湖公园:有白鹭、夜鹭、苍鹭、斑嘴鸭、黑水鸡等。
晓港公园、越秀公园、会展公园等也是不错的城市观鸟地。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