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俄国防部证实控制乌苏梅州关键城镇,美将军首度证实乌军攻入俄本土。当俄乌和谈的硝烟尚未散尽,东欧战场却再度燃起烽火。俄国防部4月6日通报,俄军"北方集团军"已完全掌控乌克兰苏梅州战略要地巴西夫卡,并对周边12处乌军据点发起密集打击。这份战报不仅打破了战场暂时的沉寂,更将全球目光重新聚焦至这条敏感的战线——从苏梅到基辅的直线距离仅150公里,这座乌克兰首都的防缐是否正面临崩塌危机?

苏梅州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双方都无法妥协的战略要地。俄军此番攻占巴西夫卡,实际上打通了通往第聂伯河的走廊。军事专家指出,控制该地区意味着俄方可以在乌克兰北部构建连续防线,同时对基辅形成半包围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俄军首次染指苏梅地区,去年春季的首次进攻虽因战略调整而撤退,但此次行动显然更具纵深意图。



美欧洲司令部司令卡沃利资料图

乌军的应对策略同样充满博弈意味。美欧洲司令部司令卡沃利将军证实,乌军已渗透至俄别尔哥罗德州纵深地带,并在库尔斯克州建立防御阵地。这种"以攻代守"的战术,试图通过在俄本土制造压力,迫使俄军分散兵力。然而战场现实却呈现两难困境:当俄军在苏梅方向集结重兵时,乌军若持续北上俄境,将面临后方被掏空的风险;若回撤固守本土,俄控区的扩张又将不可避免。

就在战场态势急剧变化之际,普京签发的征兵令引发全球关注。根据3月31日公布的总统令,今年春季将征召16万新兵,较去年秋季增加近20%。尽管俄国防部反复强调新兵将全部分配至国内驻地,但军事观察家指出,这种"间接动员"模式实则为战场提供了弹性空间——当后备役部队得到补充,前线老兵的轮换压力自然降低。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征兵令出现在俄军编制人数刚扩至238.9万的背景下。去年9月普京签署的扩军法令,将俄军总规模提升至历史高位。结合近期曝光的俄军新型武器部署,不难看出克里姆林宫正在构建一套可持续的冲突机器。当西方国家仍在讨论援助乌克兰的下一批武器时,俄罗斯已经悄然完成了从人力到装备的全面升级。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牵头的和谈进程,此刻正面临严峻考验。美务卿鲁比奥透露,总统对普京的拖延战术日益不满,计划在未来数周重新评估俄方谈判诚意。然而战场现实却令外交斡旋陷入尴尬:当俄军在苏梅方向取得实质进展,当乌军在俄本土建立桥头堡,双方的军事行动早已超越了谈判桌上的筹码范畴。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普京的策略核心在于"可控升级"。通过在关键节点制造战略突破,迫使乌克兰在谈判中接受更不利条件。而苏梅州的兵锋直指基辅,正是这种战略的生动写照。对于乌克兰而言,防守这条战线不仅关乎领土得失,更涉及国家存亡的底线。

这场围绕苏梅州的争夺,正在重塑整个东欧的安全版图。北约成员国已紧急提升东翼防御等级,波兰与罗马尼亚的军事预算增幅分别达到15%和20%。更令人担忧的是,当战场烈度不断升级,原本脆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再次面临威胁——苏梅地区作为乌克兰重要的农业产区,其控制权的易手可能引发新一轮粮食危机。



特朗普资料图

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平衡外交调停与军事支持的关系。当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军事援助总额即将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如何确保这些资源不被战场消耗所吞噬,成为摆在其面前的难题。而普京的每一步棋局,都在考验着西方阵营的战略定力。

当夜幕降临苏梅州,战火仍在继续。这座曾经平静的边陲小镇,如今已成为左右东欧格局的关键节点。对于基辅而言,150公里的距离既可能是最后的防线,也可能是通往和平谈判桌的契机。而这场没有硝烟的博弈,或许才刚刚进入深水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