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清洁、爱干净
是良好的卫生习惯
但你知道身上有些地方
真的没必要太干净吗?
过度清洁反而害了自己!
身体哪些地方不用太过清洁
哪些地方需要关注却被忽略
01
鼻孔
鼻子痒的时候,很多人会忍不住挖一挖,有些人还会习惯性挖鼻孔。但这样指甲很容易损伤鼻黏膜,如果伤得层次稍深,可能就流鼻血了。
不仅是鼻出血,频繁挖鼻孔还可能增加患病风险!鼻中隔的前端有易出血区,不停挖鼻子会导致形成血管瘤和慢性鼻前庭炎,更严重者会造成鼻中隔穿孔。
清洁鼻孔时,可以用柔软的湿纸巾或手帕轻轻擦拭。有鼻炎或鼻塞的患者,可以尝试用洗鼻器冲洗。
有些人还喜欢经常修理鼻毛,鼻毛其实是鼻腔内部的一道防线,过度修剪,会让呼吸系统缺少第一轮保护。而拔鼻毛,可能导致鼻部感染,甚至会把感染引流到眼眶、颅内等重要的危险区域,导致失明、高热、颅内感染及各种严重并发症↓
当鼻毛长到鼻孔外时,才有修剪的必要,只用把长的那部分剪掉即可,大可不必“斩草除根”。
02
肚脐
由于肚脐结构特殊,有很多褶皱,容易藏污纳垢,很多人就会不自主地想要抠一抠。
但是相比身体其他部分,肚脐比较娇弱并且紧靠神经,如果大力抠挖容易刺激内脏神经导致胃肠道不适,还容易损伤肚脐皮肤造成炎症。
平时不清理肚脐并不会有什么健康危害,如果想要清洗,可以拿棉签蘸取适量清水或酒精,在肚脐内打圈擦拭。最后要用干净的棉签,把肚脐内的液体擦干。清理时要动作轻柔,如果不小心弄伤肚脐眼的话,要注意及时消毒。
03
耳道
耳朵中会自发产生一定量的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有些人会时不时用挖耳勺或者棉签去清理它们,但其实不用经常清理。
因为耳朵本身就有自洁作用,在我们吃饭、说话、打哈欠时,随着下颌关节的运动以及体位的变化,耳屎往往可以自己排出来。
我们外耳道的皮肤比较薄,经常用硬的东西或手指掏掏掏,耳道的皮肤会受到损伤,外耳道的防御机制也会遭到破坏,一些细菌就会趁虚而入,引起外耳道炎。如果工具或手指不干净,还容易引起耳道真菌感染。
此外,在外耳道反复受到外界刺激和外耳道炎症不断地修复过程中,某些细胞可能会产生变异,从而引起临床上常见的外耳道鳞状细胞癌。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出现两只耳朵声音不同、耳朵被硬物堵住又无法自行处理的情况,应即时去医院清理。
04
皮肤
有的人特别喜欢给脸去角质,虽然短时间皮肤看起来白白嫩嫩,但实际上此时角质层已经非常纤薄。
虽不至于“吹弹可破”,但稍有刺激,比如遇到寒冷或者过敏物,皮肤就会泛红甚至红肿,变成了敏感性肌肤。
还有人洗澡时追求搓出更多的“泥”,殊不知过度搓泥,其实是剥去了皮肤的“铠甲”,让皮肤变得敏感脆弱,除了容易干痒,还会增加皮肤病风险。
一般建议半个月去一次角质比较合适,搓澡也不必用力过猛,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一周最多2次就好~
05
头发
有些人习惯天天洗头,受不了头发出一点儿油。专家介绍,头油其实是皮脂腺,对头皮有保护作用。过度频繁洗头,会透支皮脂腺的分泌,导致越洗越油。
洗头频率是根据个人的肤质、发质以及每天的生活状态决定的,油性头皮可以1-2天洗一次,中性头皮2-3天洗一次↓
洗头时最好用指腹在头皮上打圈,这样能在更好保护毛囊的基础上进行清洁。
资料:人民网科普
编辑:陈 莎
责编:颜文彬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