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徐超 通讯员 生文杰/文图
3月31日至4月3日,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举办第三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教学研讨会。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卢臻老师、《小学教学》副主编许大娟及团队现场指导,高新区刘娜校长工作室成员、数学基地校名师工作室成员等约30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
传承文化,创新课堂生态
语文专场紧扣汉字基因解码与文化育人融合。外小方晓红老师以“畅游汉字王国,争当识字大王”驱动一年级识字教学,借“他来演,我来猜”等互动任务,让学习与评价同步推进。留馀外国语小学徐凌一老师将汉字结构与体育运动场景关联,学生在趣味拼字中领悟字理。郑州一中高新实验小学王娅斐老师创设模拟情境,助力学生实现“字—词—句”结构化提升。外小孙丹丹、毛琳琳老师以《纸的发明》为依托,分别打造“中华文化展览馆”“纸上中国博览厅”情境,引领学生探寻传统文化智慧。宏达路小学万金枝老师针对《手指》,把抽象修辞化作思维支架,实现写作技法可视化迁移;外小龙玥老师借助即时写作接力与多维互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实验数学,探究学科本质
数学专场开展实验专项研究,深化认知建构与思维攀升。高新区实验小学赵冰艳老师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以线量线”过渡到“以面量面”,自主推导面积公式。外小陈景红、郑州中学附属小学霍梦、郑州大学附属小学张才志三位老师围绕《三角形的内角和》同课异构,分别运用悬念导学、实验探究、图形分割策略,构建“猜想—验证—迁移”思维训练闭环。
锻造品格,探索思维路径
科学专场着重培育实证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外小贾亚萍老师设计 “问题链—探究—评价”三阶模型,利用自制电路检测器,引导学生严谨验证材料导电性,融合科学认知与社会责任。外小付宇老师以“一只笔点亮一座城市”为情境,从高压电工服材料分析切入,辩证探讨“绝缘体导电条件”,打破固有认知。两堂课围绕单元大观念,指向学生科学素养,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融合实践,拓展育人维度
英语专场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语言能力塑造。外小马星辰老师以“What tools help us learn?”为核心,借梯度任务链助力学生探究文具功能,形成 “认知—应用—迁移”学习闭环。外小刘钰老师设计角色扮演,学生围绕文具互动交流。同时,借“Do you pack your school things every day?”引导学生在趣味中锻炼口语,实现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外小杨婉、宏达路小学霍非凡老师分别执教六年级下册 Unit3 Where did you go?Part B Let‘s talk。依据高段学情,设计“词句螺旋进阶”“语篇自然生成”教学模型,实现从语言输入到文化理解的深度转变。
聚力观课,精准校本研修
课例展示后,外小各学科组骨干教师组成课堂观察团,从学习目标的设置与达成、学习任务设计及学生学习卷入、教师指导学习、课堂评价有效性、课堂整体学习文化等维度观察,以实例和数据助力执教老师反思课堂,提质增效。
会议特邀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卢臻老师、《小学教学》副主编许大娟进行学术指导,明确“教—学—评一体化”发展方向。外国语小学刘娜校长提出“三维赋能”行动框架,为有效教学、素养发展提供新思路。
本届“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教学研讨会是学校持续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养发展的有益实践,不仅创生出务实的教研成果,也推进了学校“单元疑彩课堂”形态的本质发展。外小将继续聚焦课堂主阵地,深耕细研,促使教师专业提升,促进学生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