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韩雅玲院士团队的徐凯教授、王斌教授及梁振洋教授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冯沅教授,运用全球首款全回收全释放自膨干式瓣膜,成功为一位72岁主动脉瓣膜重度狭窄伴关闭不全患者完成微创介入手术。这项技术的突破,体现了韩雅玲院士团队在主动脉瓣膜介入治疗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
病例介绍
患者刘先生因反复胸闷、胸痛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及憋醒到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超声检查提示:主动脉瓣退行性变,重度狭窄(瓣口面积仅0.97 cm²)合并重度关闭不全,轻度二尖瓣、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增宽,跨瓣压差达74 mmHg,远高于正常值。
CT三维重建显示心脏解剖结构复杂:横位心(角度71°),主动脉根部明显增宽直径达42.7 mm,冠脉开口高度不足10 mm,常规介入治疗存在较高冠脉阻塞及瓣周漏风险。
经韩雅玲院士团队综合评估,患者为三叶瓣(功能型二叶瓣,右无融合),拟采用20 mm球囊预扩张,并植入26 mm国产全回收全释放自膨干式瓣膜完成治疗。
手术过程
术中经右侧桡动脉送入造影导管,在释放体位下行主动脉根部造影评估,经右侧股动脉入路送入全回收全释放自膨干式瓣膜(26mm),术中完全释放后对瓣膜进行了一次完全回收再释放,主动脉造影显示瓣膜支架膨胀良好,未见明显瓣周漏。
20球囊预扩(video 1)
完全释放后回收(video 2)
最终释放前造影(video 3)
术后即刻造影(video 4)
术后超声(video 5)
术后效果
术中瓣膜植入顺利,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显著,AV峰值流速2.28m/s,AV平均压差9mmHg,有效瓣口面积2.4cm2,左心室射血分数65%,无任何反流及传导阻滞发生,主动脉造影提示主动脉无夹层。患者术后当天于CCU观察,术后次日转入普通病房并下地活动自如,术后2天即出院,随访至今无明显胸闷胸痛再发。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现存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约450万,其中70岁以上人群占比超60%。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术(TAVI)将高龄患者死亡率从15%降至3%以下,平均住院时间由14天缩短至5天。此次全球首款全回收全释放自膨干式瓣膜在我院的成功应用,为解剖结构复杂的瓣膜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精准的治疗选择。
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简介
心血管内科是寒地心血管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全军和东北最大的心脏病诊治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重症救治全军重点实验室。连续多年在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名列前茅。年收治3万余例患者,以复杂危重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作为特色临床技术,包括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导管消融、主动脉夹层封堵、经皮主动脉瓣置换等,治疗例数和成功率为国内军内领先。学科带头人为韩雅玲院士。
科室与国内10所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400余名。以第一完成单位承担国家、军队等基金课题270余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2200余篇,其中390余篇发表在《LANCET》、《JAMA》、《JACC》等SCI收录国际刊物。获授权专利77项,完成1项成果转化。曾获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等荣誉。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三等功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