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合作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培育农业国际竞争新优势。一方面,要通过农产品适度有序进口为优化国内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空间,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借鉴吸收世界农业强国技术和经验。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育综合优势提升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动能,以胸怀天下的情怀推动解决人类在农业发展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日前发布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对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着力开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农业对外合作新局面作出系统部署,应当准确领会和有效落实这些部署。


一、建设农业强国必须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遵循农业现代化一般规律,根据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的变化及时调整完善农业发展目标。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必须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也要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

从一般规律看,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到了把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作为重要目标的发展阶段。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在一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先后要实现保障粮食安全、缩小农民与其他社会群体收入差距、推进结构性调整以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等三大目标。我国在实现前两个目标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今后在继续巩固拓展这两个目标的基础上,需要把促进农业结构性调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放在农业强国建设的突出位置。近年来国内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普遍超过国际市场、我国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快速提高,国内农业发展承受的进口竞争力压力越来越大、继续增加农业支持保护的空间越来越窄。只有通过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等结构性调整措施,才能为国内农业发展赢得足够空间。

从共同特征看,我国农业现代化迫切需要补齐国际竞争力这个短板弱项。由于资源禀赋、农耕文化传统等差异,世界农业强国各有其特色,但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普遍具有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等共同特征。对照这些共同特征,我国均面临追赶的压力,尤其是在竞争能力强方面追赶的压力更大。近年来,无论是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还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无论是在国内市场的“主场”竞争还是在国外市场的“客场”竞争,我国农业竞争力低的矛盾逐步暴露出来。只有充分发挥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加快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才能提高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成色和含金量、在全球舞台彰显我国农业的强大。

二、推进农产品进口多元化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善于借助全球农业资源。在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同时,适度有序进口部分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和优质特色农产品,有利于优化国内农业资源配置和满足全社会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2024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为2151.6亿美元,为全球最大农产品进口国。随着我国农业比较优势变化和膳食结构转型升级,未来我国农产品进口额还将持续增长。考虑到我国进口体量和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必须大力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把提高国际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放在突出位置,聚焦重点产品稳定国际供应链,聚焦关键环节稳定物流链,聚焦布局优化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同时,应注重促进进口与国内市场调控有序衔接,健全农产品进口管理机制,加强和改进农业贸易预警救济,完善农产品进口调控政策体系,完善关税配额管理措施。


在优化农产品进口布局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加大农业科技和人才引进力度。提升我国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迫切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也迫切需要通过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助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围绕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急需和农业科技短板弱项,加大生物育种、植物保护、畜牧兽医、资源环境、农机装备等领域国际联合攻关力度,推动事关农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的联合研发。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大力度引进优异特色粮棉油作物、果蔬花卉、特色畜牧水产种质资源及优良品种,丰富我国品种资源库,为农业生产和育种研究提供多样化材料来源。围绕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和装备,缩短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时间、节约研发经费。提升农业领域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农业领域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先行先试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外资参与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三、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

在建设农业强国的进程中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既关系到生产出口农产品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通过对标国际市场推动国内农业技术进步、标准提高和管理改进。建设农业国际贸易发展和特色服务平台,培育优质主体,是带动相关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推进农业服务贸易发展的有效做法,应引导科技、标准、通关、贸易综合服务等资源向基地集聚。农产品出口企业是连接国内生产和国际市场的纽带,应支持企业通过应用国际标准、健全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认可度,支持企业加强海外营销渠道建设。完善出口促进公共服务,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贸易与投资密不可分,发挥我国市场、资金和科技优势,促进农业对外投资经营和技术传播,既有利于促进东道国农业发展、维护全球粮食安全,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海外供应链稳定性安全性。优化农业境外投资布局,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重点,聚焦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深入分析双方合作潜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培育大型跨国农业企业、支持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围绕大豆、玉米等组建重点国别重点产品投资合作联盟,优化农业对外投资结构,鼓励从事良种培育、农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促进农业服务贸易发展,带动农机、种子、化肥、农兽药等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加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提升示范区服务双向经贸合作的能力。

四、深度参与全球粮农治理

真正的农业强国,应该在全球粮农治理中发挥的作用强,在粮食安全、绿色发展、南南合作、乡村振兴、应急救助等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全球公共产品。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消费和进口国,有必要有能力也有责任扩大全球粮农治理影响力。要善于在深化与联合国粮农机构的合作中发挥我国作用,注重同联合国粮农组织深化南南合作、粮食减损、智慧农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减贫合作,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推进人道主义应急援助、粮食紧急援助合作,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加强乡村振兴、赋权农村妇女、气候适应型农业发展等合作。要善于在农业全球治理议题议程设置中发挥我国作用,注重通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平台,围绕乡村振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粮食减损、智慧农业、南南合作等领域设置议题议程,主动发声引领。要善于在国际标准规则制定中发挥我国作用,积极支持国际植物保护公约、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和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际组织工作,深度参与有关农药、兽药、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国际标准制定或修订,深度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粮食安全公共储备、粮食出口限制等议题磋商,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委员会相关工作、推动制定相关国际自愿准则和良好实践。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叶兴庆

图片:新华社

监制:顾江冰 编辑:杜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