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一段颇为有趣的视频,那是 38 年前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对滥施关税的猛烈抨击。毛宁帖文中那句 “1987 年的演讲在 2025 年找到了新的意义”,可谓意味深长,一下就把大家的思绪拉到了当下复杂的国际贸易局势之中。
里根,这位经历过上世纪美国大萧条时期的总统,在 1987 年 4 月 25 日的广播讲话里,对滥施关税的危害有着深刻洞察。他特别提到 1930 年通过的《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那简直就是给当时本就深陷大萧条泥沼的美国经济,又重重地补了一刀,让经济复苏之路变得更加艰难。
他还警告说,美国国会里有些人,为了那点短期政治利益,就不惜牺牲美国整体的繁荣,去迎合某些特殊利益集团,却全然忘了美国有 500 多万个工作岗位直接依赖对外出口,还有数百万岗位与进口贸易紧密相关。这就好比为了捡芝麻,却丢了西瓜,实在是得不偿失。
再看看现在,美国的一些政策举措,似乎完全把历史教训抛到了九霄云外。各种关税大棒挥舞得不亦乐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贸易伙伴滥施关税。这时候,里根的那段讲话,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当下美国某些政策的荒谬。要是特朗普看到这段历史影像,估计又要耍起他的那套 “嘴皮子功夫”,以 “历史文件不具有现实意义” 的其人之道来搪塞吧,哈哈,想想都觉得可笑至极。
说历史文件没现实意义的人,总爱拿时代不同当幌子。他们振振有词:1987 年的美国和现在不一样,全球经济格局变了、技术条件变了,老讲话能管现在的事儿?可这话细究起来漏洞百出。就像里根提到的《斯姆特 - 霍利关税法》,当年它大幅提高进口商品关税,引发各国报复性加税,国际贸易直接冰封,美国经济雪上加霜。现在美国频繁挥舞关税大棒,对各国产品加征关税,其他国家同样发起反制,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这剧情和当年何其相似?历史文件里记录的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教训,人性在利益面前的短视、政策失误引发的连锁反应,这些底层逻辑从未改变。
如果美国抛出 “历史文件不具有现实意义”的言论,那就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在逃避责任。美国现在的关税政策,让国内企业成本飙升、消费者被迫为高价买单,国际上还惹得众叛亲离。这时候翻出历史文件,不就等于当众打脸?所以干脆一句否定,把过去的警示丢到一边,假装问题都是新出现的,自己决策没有任何问题。就好比一个人反复在同一块石头上绊倒,却坚称以前摔的跟头和现在没关系,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其实无论是谁,这种说辞都藏着 “双重标准”。当历史文件里的内容符合某些人利益时,他们能引经据典,把几十年前的条款翻出来当金科玉律;一旦文件内容戳破了当下政策的荒诞,就立刻变脸说没有现实意义。谁都一样,例如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就常玩这种把戏,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拼命强调,对自己不利的历史经验和国际共识就选择性无视,妄图用这种话术混淆视听,继续推行那些损人不利己的关税政策。
美国现在这种滥施关税的做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在维护本国利益,保护国内产业,可实际上呢,带来的只有一连串的负面效应。从国内来说,大量依赖进口原材料、零部件的企业,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产品竞争力大幅下降。
这不仅影响企业的利润,还可能导致企业裁员,让众多美国民众面临失业风险。而从国际贸易的大环境来看,美国的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全球经济秩序,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让原本就复杂的全球贸易局势变得更加动荡不安。各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纷纷采取反制措施,这无疑让美国的出口企业也遭受重创,进一步冲击美国经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却又带着些许讽刺。里根当年竭力避免的保护主义立法毁掉美国繁荣的局面,如今却在美国自己的政策推动下,隐隐有卷土重来之势。而特朗普等人,如果还继续无视历史经验,固执地推行这些不合理的关税政策,那么美国民众最终可能会为他们的错误决策买单,美国经济也将在这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美国经济陷入更深的困境时,他们才会真正意识到,当年里根的警告是多么的具有先见之明。但到那时,一切是否还来得及补救,可就很难说了。
#滥施关税# #里根讲话# #美国经济# #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