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的初衷本来是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教学经验的,听课的老师巴巴赶过来,耗费时间和精力,也是想从你的课堂上学到点有用的东西,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所以,讲课的老师花点心思去做一番准备准备,这是应该的,这就像家里来客人,怎么也得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拿点好东西招待人家,这是基本的尊重和礼貌。



但现在这公开课,准备低的似乎有点“过了火”。老师们通常提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就开始谋划,课件力求精美,教具,学具也要有特色,有亮点。在准备期间,要找不同的班级进行反复演练磨合。更夸张的是,连哪个学生应该回答什么问题,怎么回答,会回答问题的同学举哪只手,不会回答问题的同学举哪只手,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经过这么一番 “精心雕琢”,整个课堂可谓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学生们的课堂表现,眼神举止也训练得恰到好处,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只是当过老师的都知道,如果不是经过依稀洗的磨合排练,哪有课堂是如此“完美”的呢?



现在的公开课,老师按照烂熟于心的流程一字不差地讲着地讲着,学生装们也是装作一副投入认真地听着;老师装模作样地提问,学生装模作样地回答;老师布置探究任务,学生配合着热烈讨论。这一节课下来,表面上看,简直完美无瑕,挑不出一点毛病。可实际上呢,全是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对于听课老师来说,看着是挺热闹,可回去之后,发现根本没办法把这样的课复制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那老师为啥要让公开课变成这样的 “表演课” 呢?难道他们就喜欢弄虚作假吗?其实啊,老师也挺无奈,很多老师虽然不想表演,但真的是不得不表演。因为现在的公开课,承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很多学校把公开课、优质课作为晋升职称的一个重要加分项目,作为老师获得优秀荣誉的重要指标,作为考核老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依据。



老师们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能不迎合领导的喜好,费尽心思搞出一节又一节花团锦簇的公开课、优质课吗?毕竟,领导喜欢这种花样繁多的公开课,觉得这显示了他们课程改革的成果。至于老师们喜不喜欢,学生们喜不喜欢,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

当然,一堂“花团锦簇”的公开课,也可能让老师一炮而红,就此“成名”。如果拿了个全市甚至全省的优质课第一名,那各种荣誉、职称地位还不都随之而来?所以,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老师是煞费苦心,又当导演,又当道具师、美工,准备课件,制作教具学具,还组织学生排演小品活跃课堂气氛。只是这种 “作秀” 的公开课,对教育教学真的有促进作用吗?但现实就是,公开课被编排得越来越精心,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变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现在公开课上,教师和学生一起作秀表演,这种不诚实、作假的行为可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孩子的心中,教师不再是 “为人师”,而是 “伪人师”,学生在道德认知方面也会产生矛盾和迷茫,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功利性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